岁月长歌,烟火人生
一、结缘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到处都是蓬勃的朝气。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李建国和王秀兰经媒妁之言,结为夫妻。那时候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婚纱,也没有盛大的仪式,一张简单的喜帖,几桌乡亲们凑的饭菜,两人就成了一家人。
新婚之夜,李建国有些腼腆地挠挠头,对王秀兰说:“秀兰呐,以后咱们就一起过日子了,虽说日子现在不富裕,但我保证,一定让你吃饱穿暖。”王秀兰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俺信你,建国,只要咱俩一条心,没啥过不去的坎儿。”
婚后,两人便一起在田间劳作。每天天还没亮,李建国就扛着锄头出门,王秀兰则在家里喂鸡、做饭,操持家务。那时候,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但他们从未抱怨过。
有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李建国看着饿得直哭的孩子,咬咬牙说:“秀兰,我去山里挖点野菜回来,总能填饱肚子。”王秀兰心疼地说:“你小心点,可别饿着自己,野菜回来我多洗几遍,去去苦味。”
日子虽然清苦,但两人相互扶持,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二、孩子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秀兰陆续生下了三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取名李强,后面两个是女孩,分别叫李丽和李悦。孩子的出生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李建国和王秀兰更加拼命地劳作。农忙时,两人在田间从早忙到晚,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晚上,王秀兰就着昏暗的灯光,给孩子们缝补破旧的衣服,李建国则在一旁给孩子们讲故事。
“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这个小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建国语重心长地说。
李强眨着大眼睛问:“爹,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呀?”
李建国笑着说:“外面的世界可大了,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火车,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
孩子们听着,眼中充满了向往。
三、计划生育的风波
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推行。李建国和王秀兰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虽然不舍,但还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
村里的干部上门做工作时,李建国有些为难地说:“俺们也知道政策好,就是这三个孩子,已经把俺们累得够呛了,要是再生,真养不起啊。”
干部笑着说:“建国,你这觉悟高啊!响应国家政策,对你们自己也好,少生优生,才能把孩子培养好。”
王秀兰在一旁也点头:“俺们懂,俺们配合。”
然而,在那个传统观念还比较重的年代,周围还是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生了三个孩子,就一个儿子,还不接着生,以后老了可咋办哟。”村里的张大婶小声议论着。
李建国听到后,笑着回应:“婶子,现在男女都一样,女儿也是贴心小棉袄,只要孩子们有出息,俺就知足了。”
在他们的坚持下,顺利完成了计划生育的相关手续,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但他们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