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却是一点都不会。
好在他的老师三浦按针,是一位优秀的领航员。
经过他的悉心教导,李国助如今也是一位专业的领航员了。
所以用经纬法绘制地图,如今对他来说也是轻车熟路的。
要想精确测绘一个地区的地图,就必须准确掌握其中各地的经纬度。
在这个时代,精确测量维度已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纬度是地球上某点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测量方法有多种,在这个时代,基本是利用天文观测,
主要有北极星高度法和太阳高度角法。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角近似等于当地的纬度。
在晴朗的夜晚,使用测角仪器测量北极星的仰角,得出的结果就是当地的大致纬度。
另外,在不同的日期和时间,太阳的高度角会随着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变化。
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并结合日期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
可惜精确测量经度的问题,却至今仍未解决。
历史上,直到1761年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制成精密、便携的航海天文钟后,
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精确测定经度的关键在于精确测量时间。
地球自转360度为24小时。
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从东向西分成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对应经度15度,时间与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如此一来,只需计算所在时区与0经度时区的时间差,就能确定所在位置的经度。
借助航海钟,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读取已知经度的出发地的时间。
当到达未知经度的地点时,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确定当地时间,
而于正午时刻读取航海钟显示的出发地时间,便可得出当地与出发地的时间差与经度差。
遗憾的是,现在离航海钟问世还有146年。
除非李国助能发挥穿越者的优势,提前搞出航海钟来。
否则他就只能通过纯粹的天文方法来测量南海边地各地的经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