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几个钱有什么好计较的,我也多了几钱,只是没说而已。”
颜思齐连忙打圆场,朝林福努了努嘴,
“你那是多少斤?”
“我这也差不多100斤。”
林福咧嘴一笑,他早就放下了秤。
“500斤!这一亩番麦竟然收获了500斤!我的老天,这还是番麦吗?”
李国助循声看去,只见刚才吃惊大叫的人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他于是饶有兴趣地问道:“番麦亩产500斤很多吗?至于让你吃惊成这样吗?”
“当然很多!福建那边番麦亩产100斤都算多的了,大部分土地只能亩产几十斤。”
那少年见是李国助,一点也不害怕,反而不卑不亢地说道,
“小少爷在日本长大,又是金枝玉叶,不了解咱们福建那边的农事也属自然。”
李国助前世是在城市里长大,今生又是个富二代,可谓是一点农活都没干过。
但这却不代表他完全不懂农业知识,甚至他前世还研究过明代的农业。
一些资料显示,明代玉米的亩产量确实只有几十斤到一百多斤。
资料上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时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品种基本未经改良。
二是,人们缺乏种植经验,不敢种的过密,一亩地也就大概种植500~800株。
三是,不舍得把玉米种在平原,多是种在较高的山地之上。
这少年的话,算是证实了现代人研究的结果。
至于原因是不是现代人分析的那样,就得靠李国助去求证了。
于是他客气地问那少年道:“既然如此,请问福建那边是怎么种番麦的?”
那少年见李国助如此客气,好像还挺受用,马上扬眉答道:
“一般是种在山区里,但其中的低地一般不会种番麦,那是留给番薯的。”
“更高的山地才种番麦,因为这东西比番薯耐旱。”
看来现代人分析的还是有道理的……
李国助这样想着,又问道:“那一亩地一般种多少株番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