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可以认为,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亚洲海域,中国船只和欧洲船只相比,
在船员的构成、运输、贸易方式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最大的区别在于,船只运营主体是属于几个人合股出资的贸易商人,还是有永久资本支持的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只要南海边地公司成立,这种区别很快就要不复存在了。
出海通常也是共同出资者中的一员,一般都是所有船员之中最富有的人。
但在共同出资者之中,出海往往就是最穷的一个,
名下通常只有一艘船,甚至可能连一艘船都没有。
否则他们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远渡重洋呢?
不过眼下,在永明要塞中的千余人,
除了李旦这个大财东,三浦按针和考克斯,及那二十个朝鲜少女外,
其他人不是各条船上的出海,便是他们手下的船员。
这些人里能出得起大额投资的,无疑就只有出海了。
所以李旦拉投资才会只问出海,而不问其他人。
“我出十万两白银!”
李旦话音刚落,颜思齐立马起身,中气十足地说道,但马上他又话锋一转,
“诶,不过只有银票,银子还在平户存着呢。”
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笑声。
可能大家都觉得他后半句话就是纯纯的废话吧。
李旦冲他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对台下朗声道:“还有谁愿意出资?”
“我出五万两银票!”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立即朗声说道。
他是这次跟随李旦来的一位出海,名叫李德。
因为自己没有船,所以受雇担任李旦名下一艘商船的出海。
洪升就在他的手下担任船员。
能在弱冠之年就成为出海,此人必有过人之处,要么是个富二代,要么就是年轻有为。
但若是富二代,家里应该还不至于连一条船都给他买不起。
总之李国助对他并不熟悉,只记得前世看过的《台湾外记》上就有此人。
郑芝龙降清时,李德就跟在其身边,一起被满清掳去。
郑芝龙曾多次派李德去劝降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