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初,股本仅有6.8万英镑。
那时全世界的货币都是银本位,1英镑大约相当于111.4克白银。
而1两是50克。
所以那时的1英镑大约是2.228两白银,
6.8万英镑差不多就是15万两白银。
南海边地公司成立之初的股本仅就资金来说,便已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倍了。
不过比起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时的股本就要逊色一些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资本总额是650万盾。
据史料记载,17 世纪时荷兰盾约为1吨白银,
即1荷兰盾约相当于0.0000吨白银或10.526克白银。
所以1两白银约等于4.75荷兰盾,
650万荷兰盾约等于136.8万两白银。
但只要经营得当,这点股本上的差距意义并不大。
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到1627年,它的股本已经达到了162万英镑,成立27年,股本就翻了23.8倍!
李国助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在场投资的出海几乎都是清一色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现代有传言说,李旦好男色,又说郑芝龙就是靠给李旦卖屁股上位的。
李国助现在可以证明,这纯属无稽之谈。
他这个便宜老爹真的只是单纯喜欢扶持青年才俊罢了。
这可能跟他早年颠沛流离的经历有关,
自己走了许多弯路,就希望年轻人能走的顺当一些。
其实李国助前世也有类似的经历和心理,
自己蹉跎半生,连老婆都没娶到,自然也没有孩子,
所以走出困境以后,就喜欢结交并扶持年轻人。
奈何好景不长,老天连退休金都不肯让他享受上哪怕一年。
李旦显然比李国助前世要幸运很多,虽然同样蹉跎半生,却成了富翁,还能老来得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的寿数已经不多了,还有九年时间。
1625年,在去澎湖为明朝与荷兰调停争端以后,返回日本不久,他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