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可以减少试射时的安全隐患。
毕竟人太多在跑向掩体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妨碍到彼此,可能使部分人不能及时到达掩体后方。
只见每门炮的试射人员都用了1分钟左右才做好发射前的所有步骤,然后转向草棚,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李国助见状,又对林福说道:
“福哥,告诉他们,各组自由射击,不必每次都等待指令。”
“先试射四轮,每轮连续发射五次,不炸膛不停止。”
“每轮射击结束后,停下来让火炮冷却两刻钟,再继续下一轮试射。”
据记载,瑞典古斯塔夫二世改革时期出现的3磅轻型野战炮,在理想状态下,短时间内可连续发射10~20次。
一般情况下,3磅团炮在连续发射四次后,炮管温度就会明显升高,
需要经过大约20分钟的自然冷却,才能安全地再次装填发射。
所以李国助规定的试射方案还是有历史依据的。
可能是因为这次传达的信息比较多,林福的这次的动作也比较多,足足花了半分钟左右才打完了旗语。
紧接着,就见试射人员纷纷点燃引信,旋即转身向掩体飞奔而去。
而那些不是点火手的人员,早在点火之前就已经跑向了掩体。
眼见所有试射人员都已到达掩体后方,李国助开始在心里数秒。
当数到10的时候,火炮开始纷纷发射,
“轰轰轰……”
一连九声炮响,彼此间隔极短,几乎就是连成了一片。
果然不出翁翊皇所料,有一门铁模铸造的炮首次发射就炸膛了。
碎片飞溅到十几米外的掩体之上,瞬间击穿沙袋表面的粗布,
沙尘从撞击点迸溅而出,展现出火炮炸膛可怕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