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光和七年(184年)11月(10)

王允哼了一声:“你这看法太迂腐了,想那十常侍捏造罪证构陷我等士人的行为还少吗?我们一直不敌这帮阉宦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正直了。”

“可你这样太危险了,万一陛下不肯治罪张让,他定会报复你的。”

“袁司徒早已承诺了,那时自会保我。”

“可袁司徒已经托病不朝两月了,我估计这两天的朝议就会罢免他的司徒之位了。”

“伯喈无须担忧,袁家四世三公,就算失了司徒之位,一样可以保我无虞。”

齐润这时听明白了,这就是历史上比较着名的王允参张让事件,王允在豫州参与剿灭黄巾时,发现了一封张让和黄巾联系的信。然后他据此参告张让,结果就像蔡邕说的,灵帝并未因此事处罚张让,而张让则在日后报复王允,差点害其自尽。

但此时此事与历史上又有误差了,因为齐润知道暗中扶持太平道的其实就是王允所跻身的士人世家,故而这信是伪造的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就在齐润梳理历史与史书之间的偏差时,两人的话题又转变了。

“伯喈,你还是觉得需要一位手握重兵的强人入主朝廷才可吗?”

“不错,今番这黄巾做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只有由一个手握相当军权的强人来推动,朝廷才能够迅速集中资源和力量,可以免去很多无谓的扯皮和辩论快速的应对紧急情况,尤其是这次天下大乱之后,很多世家豪族拥兵自重,肯定会有人内怀不臣之心,如果能有一位强人入主朝廷,必定能够有效维持朝廷的威严和秩序,对于那些奸贼乱党形成威压震慑。”

齐润闻言一笑,没想到真实历史里的蔡邕居然是军政府的推崇者,难怪他后来接受了董卓的征辟,成为了他的幕僚,但别说,董卓入主朝廷的初期,确实做了很多积极的好事,包括给士人平反,还有重用大量名士的举措,让东汉末年的朝政出现过一阵清明的时期,这里面恐怕就有蔡邕不少的功劳。

“可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