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陆通回答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小郎君高风亮节,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杜如晦对陆通拱手,表达出敬意与赞赏。
"未知小郎君如何称呼?" 李世民对陆通礼貌地询问,希望得知其名讳。
"陆通,陆明达。" 陆通回答,简洁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与字号。
"在下李仲,这位是房龄,这位是杜儒。" 李世民向陆通介绍了自己与房杜二人,各自使用了化名。
陆通听后微怔,心中暗忖,这三人难道便是传闻中的李世民与房杜两位大贤?
"阁下莫非宗室中人?" 陆通审视着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颔首,默认了陆通的猜测。
"此人十有八九便是那位李二……”陆通心中暗自思忖,未曾想自己竟然如此轻易地与李世民相遇。
"未知诸位欲购多少粮食?" 陆通心中有了猜测后,决定不再与对方纠缠,直截了当地询问,意图结下善缘。
陆通心想,若能助李世民解决此次赈灾之急,未来必得多方便利。自己粮食充足,以此换取李世民之情谊,实为明智之举。
陆通考虑,若不借粮,恐与李世民结下梁子,届时若被暗中刁难,则颇为棘手。他并非惧怕,只是不喜无故添扰。
"未知陆通小兄弟手中有多少粮食?" 李世民见陆通从容不迫,推测其手中粮食定然充足,心中不禁喜悦。
"灾民人数几何?" 陆通反问道,试图了解赈灾的具体需求。
"长安及其周边诸县,灾民人数不下十五万。" 房玄龄沉思片刻后,给出了一个数字。
贞观元年的长安城,人口约有六七十万。此次灾民达十五万之众,可见长安所承受的压力之大。
按泾阳县赈灾之标准,一万人一月需6000石粮食。若长安有十万灾民,则一月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