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可以在沈三金这里借点儿钱。
“找我,找我干啥?你还不赶快回家去!你儿子都成大作家了,这事儿你还没听说呢。”
“啊?”
等到姜大生往家走的路上,正好就看到了姜东来了。
“爸!我妈让我来叫你回家呢。”
“当作家了,真的假的?”
“真的!”
“鬼滑头,啥时候有这天份了?哈哈哈。”
“肚子里有墨水儿呗!”
回到家的时候,大姐姜月娥也已经回来了。
当天晚上,全家在家里面好好吃了一顿饺子。
翌日,姜大生又把先前借来的钱还给了各家,昨天借钱的时候有多狼狈,今天还钱的时候他就有多高兴,每到一家把钱还上之后,就说一遍儿子的事情。
虎头村出了一个作家的事情,很快在公社里面引起了轰动。
姜东的名字很快在镇里,各村传了开来。
长河出版社又专门联系了郡县的作协,跟他们打听姜东这个人是谁。
原来,姜东的《亮剑》,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和激烈讨论。
抗战的题材非常符合主流,里面的故事又很热血精彩,最后商议,将这个稿子交给了总编审理,给出了不菲的稿酬,给姜冬寄出了第一笔稿费。
作协的人根本没听过姜东的名字。
但是知道长河出版社的地位,所以也都打听起了姜东是谁。
没过几天,姜东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有公社的人,有县里的人,还有各村上来说对象的人。
沈秋艳在远处,看着姜东家门口的热闹场面,心里极其失落。
她本来打算第二天就带着亲手做的饺子给姜东登门道歉,结果没想到,她连门儿都没进去,就被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