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包子外形跟国内的差不多,只不过这里的包子大多为牛肉或羊肉馅,甚至还有鱼肉馅的包子,这些包子会用洋葱和胡椒调味。
另外,和我们平时吃的包子不同的是这里的包子皮是没有经过发酵,也很少有纯素馅,基本都是洋葱肉馅,面皮较薄,内馅形成一团肉丸,汁水很丰富,与国内的灌汤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比之下,这里包子少了一些国内的精致繁杂,多了一些战斗民族的粗犷直率,非常适合肉食爱好者。
除了包子,这里的羊汤面跟国内也有点相似。
这道羊汤面的烹饪手法比较简单,鲜嫩的羊肉搭配香浓的羊汤,再加入劲道的手工鸡蛋面,羊肉鲜而不膻,汤清味浓、面条爽滑,吃了之后暖心又暖身。
还有馅饼,它用少量的面皮包裹了大量的馅料,非常之“扎实”。
除了馅饼,桌上还有炸馅饼,这个炸馅饼用的原料跟前面说的这种馅饼不一样,这个炸馅饼的肉馅并不多,饼皮较厚,饼皮外层酥脆内层绵软,口感非常不错。
另外,还有用奶油和面粉做的奶油面糊,将两者放进锅里煮制不停搅拌至浓稠状,可以搭配面包食用。
甜甜的油炸小点心炸面果,酥脆香甜。加入奶皮子、炼乳、饼干碎、水果的小甜点水果酪,奶香与果香相结合,香浓可口。
“罗刹国人不是都吃大列巴的吗?哦,还有罗刹国红肠?”听赵勇将桌上的早餐品种都介绍了一遍之后,刘潜问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在他的印象中战斗民族都是吃这些又大又“扎实”的食物。
赵勇笑了笑说:“‘列巴’是俄语中面包的音译,大列巴就是罗刹国面包,我们通俗讲的大列巴一般指俄式黑麦面包。
黑麦面包是用黑麦面粉烤制的大列巴,个头较大,入口微酸,咀嚼之后有淡淡的甜味,是罗刹国饮食文化中的代表。
当然,罗刹国面包种类不少,跟国内一样,按原料分有黑麦面包、玉米粉面包、小麦粉面包等,按形状分则有大面包、大圆面包、小圆面包等。”
“由于罗刹国冬天漫长寒冷,农作物生长条件相对恶劣,有必要储存许多食物防寒过冬,且天寒地冻时,人体需要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热量,红肠就成为了当地人的重要选择。”
“红肠一般用猪肉作为肉馅,灌进猪肠中,经过腌制、烘烤、熏制等工序,成品红肠有色泽鲜亮,肉香味十足,还耐存放等特点。罗刹国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