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门锁得紧紧的,仿佛将她与知识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
一时间,静儿感到茫然失措,不知该何去何从。
回家吗?不,那个家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多温暖的记忆。自从有记忆以来,她就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各种农活,似乎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计等着她。
可奇怪的是,她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会这些活儿的,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般。
站在这烈日下,静儿的思绪渐渐地飘远。
她不禁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脑海中不断盘旋着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呢?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艰辛?
难道我真的要这样一辈子被困在这里吗?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却找不到答案……在静儿那遥远而又模糊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她又打又骂。
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手忙脚乱地一边哄着怀中哇哇大哭的妹妹,一边还得操心着农田里那些繁重的农活。
他们这个家庭一共有五个孩子,静儿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个小妹妹。这五个孩子的年龄差距都不大,也就一岁上下而已。
如今,静儿已经10岁了,正在村子里离家不远处的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她的两个哥哥和姐姐一直都住在城里的姥姥家,因为姥姥曾是一名小学老师,尽管现在已经退休,但还是经常被学校请回去代代课。姥姥很少到静儿家来,所以静儿心里特别向往能去姥姥家住住。可是,父母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带着她去看望姥姥。
每次到了姥姥家,姥姥都会拿出一些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衣服给静儿,偶尔也会给她几毛钱当作零花钱。
静儿在姥姥家表现得非常勤快,扫地、擦桌子、刷锅洗碗这些活儿她都抢着干。可即便如此,姥姥从来没有提过要让静儿到城里去上学的事情。
母亲本是一名城市里的知识青年,响应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满怀激情地来到了偏远的农村。
小主,
在这里,她邂逅了同样身为知青的父亲,两人同在生产队劳作,一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渐渐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当双方父母得知这段恋情后,无一例外地表示坚决反对。
尤其是静儿的爷爷,这位曾经扛着枪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士,如今在北京担任国家干部,他认为儿子应该回到大城市发展,而不是被困在贫穷落后的农村。
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但母亲和父亲并未屈服于世俗的眼光和家庭的阻碍。最终,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了下来,坚守这份真挚的情感,并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随着政策的变化,大批知青开始陆续返城。原本这对于静儿的父母来说,或许也是一个重回城市的契机。
但由于已经结婚成家,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想要回城,就必须割舍掉自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