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责任田被抽走了

秋盈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她知道,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无奈的时候。

鸿儒户口迁走后,秋盈带着乔乔和妈妈留在鲁西南的农村,而鸿儒两边跑着。鸿雁在北京的洗衣店工作得很好,收入也很不错,时不时会给家里寄些钱。虽然少了两个人的地,但家里的经济压力并没有增加多少。地里的庄稼交了公粮,农业税后也没有多少盈利,但至少生活还能维持下去。

鸿雁因为和秋盈合作洗衣店,俩人经常通话,也成了无话不说的相互的倾诉者,被抽走了第 秋盈向鸿雁哭诉早知道不投资这么多了。

鸿雁也能共情到嫂子,“嫂子,别太难过,咱家的地虽然少了,但剩下的地咱好好经营,也能有好收成。要我说你也来北京,种地还是风吹日晒的,孩子们也想你”鸿雁在电话里安慰着秋盈。

秋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我原来也会这样想,现在做了农民,才体会到地是农民的命根 不能扔,你说得对,日子还得过下去。这片盐碱地虽然要被抽走,但剩下的地,我们更要好好打理。洗衣店你多费心了,寒假的时候我回去给你帮忙”

秋盈似乎天生就是个忙碌命,一刻都闲不下来。这不,秋收时节尚未真正来临,她那颗充满干劲的心便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算着怎样才能将自家的洗衣店经营得风生水起。

偶然间听到鸿雁提及想要拓展店里的业务范围——增加缝补衣服这项服务时,秋盈立马来了精神。她深知这个想法极有可能成为洗衣店新的盈利增长点,于是二话不说便着手行动起来。

考虑到缝补衣物需要大量的棉线作为原材料,而村子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会自己纺线,秋盈灵机一动,决定就地取材。她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那些庄户人家,向他们收购粗细不一、质量各异的棉线。这些粗面的线虽然看起来不够精致,但却有着结实耐用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缝补普通百姓日常穿着的衣物。她收了以后寄给了北京的鸿雁,鸿雁收到棉线后,立刻在洗衣店内开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用于缝补衣物。她手艺精巧,那些看似粗糙的棉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魔力,缝补出的衣物牢固又美观。很快,洗衣店新增的缝补业务受到了周围居民的欢迎。

消息传回村里,村民们得知自己提供的棉线派上了用场,都很开心。秋盈看到了商机,又组织村民制作一些简单的针线包,将剩余的棉线合理搭配放进包里,又配了些扣子。这些针线包也一同寄给鸿雁售卖。

随着缝补业务和针线包的热卖,秋盈和鸿雁商量后决定扩大规模。秋盈在村里召集更多妇女参与到棉线生产和针线包制作中来,不仅利用了农闲时间,还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洗衣店这边,鸿雁也招聘了几个擅长缝补的帮手。就这样,小小的棉线连接起了乡村和城市,秋盈和鸿雁的生意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