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得从民国末年说起,那是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年代。在云南省的某座县城,局势混乱不堪,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百姓们整日提心吊胆,生活在惶恐与不安之中 。
我太婆家就在这县城里,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客栈。客栈的前厅是热闹的酒楼,酒旗飘扬,酒香四溢,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后面则是住宿的地方,客房一间挨着一间,来来往往的旅人在此歇脚。
我太婆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在当地,她被人们称作“哈利”。据说她精通草药之术,不管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被认为是邪祟缠身的怪病,她只需几味草药,便能药到病除。
当时,山里的土匪十分猖獗,时常下山烧杀抢掠,搅得百姓不得安宁。县里为了保护百姓,通过乡绅们筹集资金,组织起了民兵队伍。这些民兵日夜轮岗,守护着县城的安危。
有一天,民兵刚刚轮岗下班,几个疲惫的身影走进了太婆家的客栈。太婆见状,赶忙吩咐后厨杀鸡做饭,好好招待这些守护大家的人。在处理鸡的时候,太婆熟练地将鸡头和鸡脖子的皮外翻,可就在这一瞬间,她的脸色陡然变得煞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太婆没有丝毫犹豫,急忙找到了刚刚下班的民兵,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大事不好,你们赶紧离开这里,越远越好!”民兵们虽感到疑惑,但看着太婆笃定的神情,还是听从了她的建议,匆匆离开了客栈。
不到二十分钟,一阵嘈杂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几十个凶神恶煞的土匪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客栈。他们原本的目标是绞杀那些民兵,顺带抢夺钱财。好在民兵们已经提前撤离,土匪们没能得逞,只是抢走了客栈里的一些钱财,便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又过了些时日,一天清晨,太公开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却发现客栈门口有个襁褓。凑近一看,里面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弃婴。太公心生怜悯,将弃婴抱回了客栈,和太婆商量后,决定将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跟随孙中山先生,成为国民党抗日将领的杨某。
在那个土匪横行的年代,就连化缘的和尚都难以幸免。一天,客栈门口来了一个人。我婆婆说那是个僧人,身披破旧袈裟,手持念珠;可大舅公却坚持认为,那不过是个逃荒的可怜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离世,这人的身份也就成了永远的谜团。
这人在客栈门口一坐就是一整天,既不说话,也不离开。太公见他实在可怜,便走上前去,温和地说道:“这位朋友,看你像是饿坏了,不如进店吃些东西,再住上一晚吧。”那人微微抬起头,混浊的双眼透露出一丝感激,轻轻点了点头。
他走进客栈时,众人这才看清他的模样。只见他破衣烂衫,身上的衣服打着无数个补丁,还散发着一股酸臭味。背上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双手环抱在胸前,头发又脏又乱,脸上满是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