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敌方主动送人头

姜宁笑容不减,甚至有所加深。

她微微躬身,拿起盒子里的绒布轻轻擦掉唐颖留下的指印,“想不到唐小姐这么关注我,可真是有心了。”

姜宁看着这个和漆盘纹路浑然一体的水字印,想起刚认识安歌的时候。

当时她还在上大学,空闲时候会去市中心的漆器工坊兼职。

那会儿安歌还只是圈子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经理人,手底下带着几个同样名不见经传的三流漆艺师。

当时有个非遗活动漆器展品的单,几家单位恶意竞争,平白让她捡了个便宜,拿到了单子。

都是定制款,手底下人吃不下,找别的漆艺师价格又太高,没利润不说还得往里倒搭钱。

焦头烂额之际,安歌想起之前个朋友到京城旅游,买了一套镶嵌螺钿花片的漆碗,制作精美,价格还实惠,于是问朋友要了买漆碗的地址,当天就飞到京城,在漆器工坊找到了姜宁。

姜宁替安歌解了燃眉之急,自己也赚到了学习漆艺以来的第一桶金。

从那以后,安歌经常会叫她帮着做一些单,一来二去,两人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安歌用她的作品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专业系统的帮她规划今后的发展路线。

互惠互利,彼此成就。

第一次参赛,比赛名字叫什么姜宁已经不记得了,总之是一个地方性的小比赛。

比赛场地是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当天旁边在办婚宴,老有人走错推门进来。

报完名,安歌就要求她在今后的每一件作品上留下一个不易模仿的专属印记。

万一以后火了出名了,出现赝品时也好辨认真假。

安歌骨子里带着些许侠客气质,向往有酒有歌的快意人生,酒歌工作室由此得名。

‘歌’有了,还差‘酒’,因此她给姜宁报名比赛的时候就用了小酒这个名字。

说到做专属印记,姜宁也懒得搞那么复杂,在制作时根据胎体纹理,仿照甲骨文设计了一个水字印。

水和酒,也算沾边。

这个水字印一直沿用至今。

有些漆器没有纹理,天知道为了把水字印自然和谐的融入设计里,她得多费多少脑细胞。

好几次她都觉得安歌多此一举。

直到后来,她从地方性的小比赛一路披荆斩棘,再到天工匠心大赛夺得桂冠。

市面上仿品层出不穷,她才意识到安歌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

这个水字印见证了小酒到酒师傅的华丽蜕变,也见证了她的来时路。

忆及曾经,从京城到江城,从姜小姐到不再是姜小姐,从陆骋出现前到陆骋出现后,姜宁感慨颇多。

唐颖只当她是在拖延时间,走过来把她的手从漆盘上拂开,嗤笑,“姜小姐想多了,我关注的是酒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