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
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这在生命开始时已经决定了。具有生命力的父母之精相媾,也就是阴阳二气相媾,形成了生命体。生命体形成之后,阴阳二气存在于其中,互为存在的条件。相互联系、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又相互斗争。
从人体的组织结构上看,《黄帝内经》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还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使每一层次,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阳的对立统一。
四、人体是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协调统一体
《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
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至少要从以上诸方面系统地加以考虑才不至于失之片面。因此可以每一脏都是一大系统,五大系统通过经络气血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体。这五大系统又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协调、资生和抑制,在相对稳态的情况下,各系统按其固有的规律从事各种生命活动。
五、生命观
《黄帝内经》否定超自然、超物质的神的存在,认识到生命现象来源于生命体自身的矛盾运动。认为阴阳二气是万物的胎始。对整个生物界,则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合的产物。阴阳二气是永恒运动的,其基本方式就是升降出入。《黄帝内经》把精看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的原动力。在《灵枢·经脉》还描绘了胚胎生命的发展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种对生命物质属性和胚胎发育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形神统一观
《黄帝内经》对于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出了的说明,指出精神统一于形体,精神是由形体产生出来的生命运动。
在先秦诸子中对神以及形神关系的认识,没有哪一家比《黄帝内经》的认识更清楚、更接近科学。关于形神必须统一、必须相得的论述颇多,如《灵枢·天年》和《素问·上古天真论》。如果形神不统一、不相得,人就得死。如《素问·汤液醪醴》和《素问·逆调论》。《黄帝内经》这种形神统一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有非常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中分类最繁的是杨上善,分做18类;最简的是沈又彭,分做4卷。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着,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着,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