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从江陵来到天台山时,路遇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言谈中得知,这老和尚名叫定光,学识渊博,佛法高超,智者就拜他为师。智者在天台弘扬佛法,想新建一座寺庙,定光指点他要找一块山环水绕的福地建寺,并告诉他,还要记住“寺若成,国即清”这六个字。

智者问这是何故?定光说,当今世道,战乱遍地,百姓遭殃,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智者依师父的话找到这块福地,并亲手绘制了寺宇的式样,不幸的是,图样刚刚画好,智者就谢世了。他的徒弟灌顶,实现了智者的遗愿,将寺庙建成,寺名就叫“国清寺”。

相传董其昌来国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海内闻名的大书法家,请他题碑额,可是董其昌不肯下笔。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到放生池边纳凉。阵阵轻风,吹得他睡意顿起,恍惚间遇到了名叫鱼珠、乐珍、国珍的三位仙女。她们为董其昌唱起优美的歌曲,跳起优美的舞蹈,吹起优美的玉笛,乐得董其昌赞美不已。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梦中情景,吟诗:“鱼珠妙歌喉,乐珍柳枝腰;国珍金玉笛,游梦实逍遥。”这时方丈来到他的身边,听了他的诗,笑呵呵的说:“你的诗真好,他把这道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字吗?”

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鱼乐国”三个大字,同时题写了“清心亭”亭匾。

国清寺同样还是国内寺庙的一股清流,是唯一一个不化缘自己种菜的寺庙,也不收门票,寺内斋饭两块一位敞开了吃,也不接受捐赠,想捐钱就出门右转红十字会。

诸葛武侯派和湘西赶尸一样,就是诸葛武侯后人的家族门派,擅长奇门相术和机关。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古称高隆,处于兰江以西,衢江以北,新安江以南的千里冈山脉南缘,金衢盆地北缘上,占地2平方公里,为兰溪、建德、龙游三县(市)交通咽喉。

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诸葛八卦村位于北纬29.5,东经119.2。该村地形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形成一口池塘。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

据史书记载,五代唐时,诸葛亮十四世孙诸葛浰南迁入浙江省以寿昌县。元中后期,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以祖制九宫八卦设计布局村落。 诸葛村人循祖训以生态立村,以法制治村,以旅游兴村。

诸葛八卦村原来叫高隆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钟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纵横的民居。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有意思的是,数百年来村中居住的诸葛亮后裔并没有意识到小村布局的奇妙之处,身在“八阵图”,不知八卦形。直到从一本旧书中查到相关记载,这一奥秘才大白于天下。如今,只要登上镇外的土岗向下俯视,仔细辨别,整个村落九宫八卦之形就会完整地展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独特,令人赞叹不已。

诸葛镇为何如此布局,迄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布局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这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诸葛后人虽然不嗜争强斗狠,但战备意识很强。如此布局,有利于在钟池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包围来犯之敌,无形中增大了取胜的把握。

诸葛亮生前谆谆告诫子孙“良相治国、良药医民”,这是诸葛兴国济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诸葛精神的核心。诸葛八卦村每年有两个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的诞辰,及八月二十八日诸葛亮的忌日,在这两个大日子,全村人都要参加隆重的祭祖大典,配合大典还要举办热火朝天的庙会及请戏班来演戏。

桃花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桃花岛地处东海环抱之中,是理想的度假、休闲胜地,北距沈家门7.8海里,与普陀山、朱家尖隔港相望,西与宁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临桃花港国际深水航道,东濒着名的东海渔场。

桃花岛亦是一家族门派,修行界向来有二僧两道四家五岳的说法。

二僧指的是密宗和少林,两道则是正一与全真,四家则是四大修行家族,湘西赶尸的梁家,武侯派诸葛家,桃花岛的黄家和唐门。

桃花岛武学斑驳,武学以外的奇门遁甲,天文术数,音律棋艺也是拿手。

传说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视,路过东海,为桃花岛的旖旎景色所迷恋,不愿返回天府,化身为石,长住于此。

岛域的开发传闻始于秦汉时期,据宋·乾道《四明图经》载:“桃花山……相传安期生学道炼丹于此,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形异状,宛若天然,人多取之以为珍玩,故山号桃花。”但此后寂闻,现存古迹以清代为限。

游人若登临远眺,近山远海,诗情画意,尽收眼底,不禁叹为如入仙境。桃花岛的美丽和神秘,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探奇、寻古考证。从先秦安期生第一个上岛之后,汉时大臣李少纯、宋代文学家苏轼、元朝文学家吴莱、明代军事家朱丸、清代诗人朱绪、缪燧、当代武侠文化大师金庸、诗人方牧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为桃花岛的人文景观和海洋文化作不断补充和深化,其中朱绪的诗更全面地赞美了桃花岛的自然风光,诗曰:“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玟烂若霞。浪说武陵春色好,不曾来此泛仙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