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思索了片刻,而后道:“当务之急是安抚好长明县百姓,先让他们回去。”
太子立马做起了安排,把从茹县令那里搜出来的钱财和地契拿了出来,安排人召集百姓排队,按照之前留下的记录,把百姓被坑的田地和钱财一一发放给他们。
并且告诉他们太子是来替他们做主的,太子绝对不会包庇狗官,一定会严惩茹县令。只是,太子来长明县的路上遇到了多次刺杀,太子怀疑行刺他的人与茹县令有关,但他还没有招供,所以,太子想要留着他的性命,继续审问他。
这个时候百姓才知道太子为了来长明县拯救他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甚至还差点儿丢了性命。
得知路上死了五个侍卫,百姓们便对其中的凶险有了更深的认识,纷纷愧疚了起来。
领回了自己的田地和钱财,百姓们都很高兴,加上太子的人在一旁劝说,很多人都回家了。
于是,县衙外的静坐大军没了,只留下了几个死了家人的在此等候消息。
他们与狗剩一样,家人死在了茹县令手上,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茹县令最后的结果。
太子多次审问茹县令,茹县令承认自己是搜刮了民脂民膏,但他不承认他养弓弩手,不承认他勾结大岛国,不承认他派人行刺太子。
其实,太子也觉得茹县令做不出行刺他的事,就算他想要阻止他来长明县,也用不着一上来就刺杀他。而是应该让茹夫人给皇后写信,借助她与皇后的关系,让皇后劝住太子,保住茹县令。或者,直接派人来找他,求他手下留情。
若这些法子行不通,他们走投无路之下才有可能做出行刺他的事。可是,他们一开始就用最偏激的方法,这显然不合理。
再说了,他死了,朝廷还会派其他人来,后面来的人可能会直接带着军队来铲平长明县,茹县令不傻,不会这样做。
当然,若是他投靠了大岛国,受了大岛国指使,宁愿赔上自己性命也要行刺他,那就另当别论了。
赵清妍和坤王是一起看着太子审问茹县令的,他们与太子的想法是一致的,都觉得茹县令没有说谎。
按照茹县令所说,郑有德派去追杀狗剩的人已经把狗剩灭口了,所以,长明县的事根本就没有传到京城,他也不知道太子要来长明县,他更没有安排人刺杀太子。
他推测这一切都是郑有德安排的,郑有德先是骗他狗剩死了,然后骗他封锁长明县,不让人进出,让外面的消息传不进来,导致他不知道太子要来长明县,最后郑有德派人行刺太子并且把兵器以及信件藏在他家,栽赃他。
茹县令其实也很疑惑,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郑有德了,导致郑有德要如此算计他。
若不是郑有德,他现在还在好好的当长明县的县令,根本不会闹出人命,不会沦为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