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好初稿后,安晴深知这仅仅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但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
她就像一位严谨的工匠,对待自己的作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并没有急于提交给客户。
她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自我审查过程,从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细节处理,她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瑕疵。
她首先从整体上审视菜单的布局,像一位指挥家审视自己的乐团阵容一样,考量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她发现虽然菜品按照类别划分得很清晰,但整体看起来略显紧凑,于是她微调了各个板块之间的间距,让每个菜品类别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就像在拥挤的城市中开辟出了一个个小广场,使整个菜单看起来更加舒展、大气。
接着,她把注意力转移到菜品介绍的字体上。
她深知,菜品介绍是引导顾客了解菜品特色的重要窗口,字体的大小和清晰度直接影响顾客的阅读体验。
她逐一审视着每一个菜品的介绍,发现有些菜品的介绍由于字数较多,使用的字体在当前排版下显得有些小。
她想象着顾客在餐厅昏暗的灯光下,或者视力不太好的顾客拿着菜单时可能会遇到的阅读困难。
于是,她决定将这些菜品的介绍字体适当调大。
她在设计软件中精心调整着字号,同时还要确保字体变大后不会破坏整体的排版美感。
这就像是在走钢丝,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持艺术的平衡。
然后,她的目光聚焦到那些精美的插画上。
插画是这份菜单的一大亮点,她希望它们能够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顾客眼前。
她发现有些插画的颜色在整体色彩搭配中可以再调整一下,以便更加突出。
例如,那道海鲜意面的插画,虽然整体色彩已经很鲜艳,但与旁边的菜品插画相比,海鲜的颜色略显暗淡,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海鲜的新鲜和诱人。
她开始调整插画的颜色,对于海鲜部分,她增强了虾的红色、扇贝的白色和鱿鱼的紫褐色,使它们看起来更加鲜活、饱满。
她还调整了插画的对比度,让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就像从二维的画纸中跃然而出,直接呈现在顾客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