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跟众多的清流名士在看到檄文的内容之后,简直就是气的七窍生烟,但是在生气之余,他们的冷汗也不自觉的冒了出来。
就跟前世的曹操一样,被袁绍的一纸檄文吓得头疼病都好了,而且这封檄文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他们也不知道天下的州郡会有多少人响应。
随后他们经过商议,觉得不能坐以待毙,然后同样以朝廷的名义,下旨大肆的痛责一番袁绍等人,言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还下旨各州郡出兵勤王。
他们这你罗列我的罪状,我来掀你的老底,算是在打口水仗了,而且一方还是以圣旨的形式,也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杨彪下旨痛责袁绍等人之后,皇甫嵩则建议先拉拢凉州的董卓,还有益州的刘焉。
毕竟这算是他们大后方,如果他们不想腹背受敌,就要尽可能的先将这两方稳住,或者是直接拉拢过来。
而且刘焉还是皇室宗亲,理应出兵勤王。
同时还可以联络幽州的卢植,让他从幽州出兵进行策应。
杨彪等人全部采纳了皇甫嵩的建议,随后圣旨像是不要钱似的从洛阳发出。
但是他们发出的圣旨就像泥牛入海一样,根本就没有一点的反应,反而是袁绍等人的声势,越加的宏大。 神话之后
袁绍的檄文发出之后,兖州牧袁术第一个进行响应,跟着青州牧袁胤也不甘落后的响应。
毕竟他们都是袁家的嫡亲,不响应也说不过去,随后冀州牧韩馥也跟着做出响应,紧随其后的荆州刺史王叡也跟着响应,毕竟他与袁家也有很深的渊源。
随着几人的响应,这几个州郡也开始厉兵秣马,准备等到秋收之后就出兵洛阳。
而董卓在收到朝廷的旨意之后,按照李儒的建议,则选择坐山观虎斗,言说凉州叛乱还未平息,现在抽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