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几位原本就是部队的人能和她的产量持平外,其他的都在努力学习中,毕竟所有人之前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空间。
能和顾己产量持平的人空间面积没有顾己的大,但是人家学习能力强,而且经过系统的培训。如果单以个量来算的话,顾己目前是处于第二阶梯的,幸好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新年伊始,所有人的空间可以使用时,正是暴雨最猛烈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物资已经被泡在了水里,包括但不限于大型的仪器,不太重要的家具,成产设备等,而沿海地区的所有船只都已经随着洪水的增量而开往了西部北部两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重要但是无法运输这么远的仪器设备已经放进了专门建造的防水隔温地下工程,只是天灾比他们想象的更严重,也不知道最后能幸存的由多少。
之前空间能用的时候不能收取,现在零下五十几度的极寒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收取,只有等到洪水退去高温前兆的时候才能安排人去取回来,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能有比三十立方更大的空间。
至于为什么高温前不直接搬到低海拔的地方?那是因为洪水刚退去的土地并不适合建造大型的庇护所,而按照那位神秘人的提示,他们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打造新的庇护所。
但是他们目前已经在地下建造了安防工程,现在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地上庇护所地下安防工程两头并进,能有这个速度已经是他们拼了命的结果。
赵立明一家是最早一批搬迁到北部地区的,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城人,父母早在自己结婚前已经过世,妻子是岳父岳母的独生女,他和妻子结婚后三年才有一个孩子,在女儿刚刚满月的时候就接到了国家公布的预计出现天灾的新闻。
他当机立断,趁大家还半信半疑的时候卖掉自己的家产,和妻子、岳父、岳母、孩子立即北上,他相信国家的公信力,如果不是确凿的信息国家不会面向群众直接公布的。
当他第一批赶到北部的时候,这里的地面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因为到来的早,能选择的机会也多,而且前期的条件也宽松很多。所以他们一家租住的地方是八十平方的三室一厅,而且在知道以后的交易货币是贡献点之后,更是把身上的现金全部换成的贡献点。
事实证明他的行为是正确的,金钱换算贡献点的比率越来越少,能租用的房子也越来越小,他们因为跟紧国家的步伐而生活得比大部分人都要好。
就赵立明所知道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搬迁的,太多人故土难离,即便洪水已经开始泛滥,他们依然认为天灾很快就会过去,知道救援工作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所有的救援人员才开始撤离,至于那些后悔了的人最后的归属是怎样的,没有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