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可不知道她的亲亲好对象已经把他们对对象的消息暗搓搓地宣扬到了单位。还恨不得天下皆知。
当然如果问到祁绍面前,他也是不会承认的,他才没有暗搓搓,他分明是光明正大地说出去的。而且他也没有炫耀,他只是说出了事实。他们公安最讲究事实依据了。
所幸苏媛也不知道,否则也得发现这男人的另一个特质,有时候还挺幼稚。所以说这就是所谓的“男人至死是少年”吗?
苏媛不知道,现在也不想知道,这天天坐小板凳搓玉米棒子、剥玉米粒儿,真是干得够够的。
她宁愿去山上砍柴、挖野菜也比坐在这儿一坐一天强。她能安安稳稳坐在这儿全凭老乡们提供的下饭综艺——偶尔有人撕打起来;下饭群口相声——七村八乡的八卦。
但她也知道这已经算是农村最清闲的农活了,她又得学着珍惜和知足。总之心里非常得纠结拉扯。
唉,也没个人说说话。
红霞姐不在的第二天,想她...
无聊地视线一转,看到了林佳,才想起来王建业这号人,她中午起来就没看到那人了,估计是又被林佳忽悠走了?啥时候他才能不再过来,看见他就想起原书剧情,看着就烦。希望林佳给点力,她应该也不想总看见他吧。
林佳感觉到了视线抬头一看,正好看见苏媛收回了视线,摇摇头也没当回事儿,继续手里的活儿,顺便还想着能再弄点什么卖。
前段时间李大伟看跟着她也没什么发现,还浪费不少时间,最近已经消停了。但她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得仔细思虑。
下午还没到下工的时候,刮起了风,天也渐渐阴了下来,大队长也从地里回来了,组织大家伙赶紧把散在场上的玉米收进仓库里,拿了玉米苫出来盖在其他的玉米架上。
苏媛看着那玉米苫也算长了见识。竟然是用麦秸做得。
问了其他人才知道,做这种苫子要先选用合适的麦秸,用水浸湿后铺到苫子架上,再用绳子一边编织一边固定,最终就会形成这样一大张厚实、松软的苫子,用来遮雨防水。
这种东西她好像在知青院也见过,好像是说用来夏天铺在院里乘凉的。她来的时间短倒还没用过。
现在应该也有塑料布了,但物资紧缺,塑料布还没有大量应用于民用生活,所以这种麦秸的用处就很大了。所以说农作物无论是根、茎、叶就没有一处是浪费了的,千百年来传下来的农民的智慧也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