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秉烛夜谈

对于自己展露厨艺这件事,刘恒辰有些后悔,他老毛病犯了,看到要炸厨房的就在面前,下意识的接过手。

那会儿完全没考虑自己装失忆又装聋作哑,却暴露会做饭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

*算了,不想这些,大不了就被赶出去而已。反正我也没打算多待。

不愧是小孩子,俩肉丸被揉了一会哼唧声就停下了,安详的就像是睡着了似的。他这才慢慢起身,打量起这间屋子。

房子虽然是土坯砌的,收拾的倒也整洁。进门走几步摆了一张四四方方的木桌,四边各是一张长板凳,应该这里就是堂屋。

正对面的墙上挂着少年打猎所用的弓和一把木剑。有个略大的柜子,看上去颇为老旧。

进堂屋拐到左手边就是卧房,用简单的竹帘子掩着,刚才被刘恒辰捞起来用一根麻绳系上去了。

里面从左往右砌了一张土炕床,从下往上依次是稻草、草席、碎布,再是一整块儿的棉布被单。

被褥里面填的是芦花,床头柜里还有两床已经褪色的的薄被,以及一些褪色的粗麻衣物。

衣物被褥都很干净,收的也很规整,床上的被褥也有很清淡的皂角香味。

炕的对面就是一张书桌,上面简单摆了几张很粗糙的纸和炭笔,还有几本用线串起来的书籍,一盏油灯。

正对着书桌的也是一扇窗,是推开然后拿木棍顶着的那种样式。

看的出来这户人家虽然过的略清贫,但衣食住都有保证,还不忘落下教育,并不是普通农户会有的意识。

桌上的书本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启蒙读物,刘恒辰以前也读过抄过。

还有一些诗集和兵法。

*看来真是莫名其妙到古代了,那听不懂他说的话也就不奇怪。毕竟古代说话的调子和现代不同。

*等会看看能不能让他读书给我听,三字经我是认识的,也能根据文字推断这个字怎么读。就这样学几天应该就能听懂了他们的话了。

*还得确认一下朝代,有棉花制品,那应该是明朝之后了。

刘恒辰略微拟了下计划,就去寻了少年,把他拉到堂屋桌前,用手指沾水写道。

“现在是哪一年”

“宣仁二年”

*宣仁二年,没印象...好像历史书上没见过明朝什么皇帝用过宣仁的

他紧紧盯着桌上的文字,脑子里在飞快搜索自己仅有的那点历史知识。

*宣仁二年,看来这个皇帝才登基没多久。

“当今天子是谁啊 你知道吗”

少年面色变的略沉重,思考了一下还是蘸水回答了刘恒辰的话

“当今圣上是先帝第五子 赵延勇”

*难道猜错了?是宋代?可宋代也没有宣仁年号啊,赵匡胤那世世代代里好像也没有叫赵延勇的。还有棉花,这到底是哪...

刘恒辰没打算继续追问,他感觉到身边人的低气压,思索片刻决定转移话题,把水渍擦掉又写上

“你叫啥啊”

“李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