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二次入镇(三)

这次刘恒辰的伤好全了,所以米面可以多买些背着提着。

今天有些新米,应该是秋收刚拿出来卖的,刘恒辰稍微买了两斤,比之前买的普通白米贵上一些,十文一斤,已经赶上精米的价格了。

然后就是二十斤的普通白米,还是老价,糙面两斤,四文一斤。细面家里还没吃完,不过也买了两斤填补一下。

刘恒辰还在纳闷怎么没瞅见糯米,然后问了一下掌柜的

“掌柜的,有没有那种,蒸出来黏黏的,也可以酿酒的米啊?”

“哦,江米啊,这儿呢,小哥要来多少?”

“两斤就行”

江米,也就是糯米,两斤花了十八文。刘恒辰打算做糯米糕,然后还可以磨成粉配上香料做蒸肉粉。

粉蒸肉似乎早就有类似的做法,所以刘恒辰也不怕这会子做这个菜会暴露,只不过是自己蒸肉粉的配方会更现代一些罢了。

即便是有人尝出来也可以推说是自己改良的。

又添了四斤粟米,一共花了两钱又四个铜板,让掌柜的抹零后递了钱。

小孩子买东西是方便,像这些小零头,那些卖家都会看着刘恒辰的岁数上给点折扣或者附赠一些东西。

这也算是这副身体不可多得的好处了。到目前为止,刘恒辰还没遇到那种看他年纪小就欺客的行为。

刘恒辰不得不说感慨,非灾年,粮食的价格真的太平民了,感觉光是每天上山砍柴拿去卖都够活下去。

但是先前去割肉的时候刘恒辰显然是没料到,猪肉比牛羊肉的价格更贵一些,也难怪之前野猪肉能卖到四十文一斤,这普通的家猪都到二十二文了。

所以他只买了一斤五花后面做粉蒸肉,总归家里还有风干肉和烟熏肉没吃完。说不定李鸿武还能再猎到野猪也不一定,没必要买太多。

又稍微割了几斤牛羊肉,之前心心念念的鱼也没舍得买多。鱼肉是真的贵,五斤的鲜鱼就到了一钱银子。只能买条尝尝鲜。

*之后撺掇着李鸿武下河去捞好了。

今天出门一趟,米面粮油,瓜果蔬菜,还有一些提升生活质量的东西,灯油啊,那个茶筅啊之类的

刘恒辰算了下账。

如果不是因为李鸿武忒能吃,一年下来家里四张嘴花不到十二两银子。

再加上家里种田和种菜,吃这方面可以省下更多钱,不过家里是没有劳动力去做这些事的,弟弟们都要去上学。

只能说慢慢的把家里的菜园子扩建一下,稍稍弥补一些。

在这里生活成本其实并不高。

光是山上砍柴每担都能卖上五个铜板,就能买上近一斤白米吃上几日了,再随便山上捡些野菜,偶尔割肉打打牙祭,很轻松的就能活下来。

不过砍柴这个活计刘恒辰是不打算做的。别说自己砍不砍得动,能不能背到镇上就是个大问题。

家里的木柴都是李鸿武之前上山打猎时,猎不到就砍柴攒着的,完全够用。

他和李鸿武把米面这些分一分,李鸿武拿大头,他背小头。

把这些物件放到张大胜牛车上。便去医馆里给李鸿武瞧瞧大夫

李鸿武还一百个不情愿,一直说他好得很,一拳能打死老虎。刘恒辰也不跟他贫,黑着脸训斥

“要是大哥出事,丢下我们兄弟仨,你说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