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恒辰很想在年前办好这件事,但无奈所需的准备实在太过繁琐,尤其是这原本楼层结构跟他所设想的草图不太搭边,许多部分都需要拆了重建,无疑是又给工程了增加不少难度。
但其他的部分倒是十分顺利,一部分捐赠的书籍已经提前送来,被他登记分类收在了宁允在附近盘下的库房里头。
可他这边顺利,万大山那边就要顶住压力了,虽然他不说,但李麟霄私下与他讲过,朝中已经有人起了质疑的声音,觉得万大山一介武夫插手科举一事实属不妥,甚至有奏折弹劾万大山有意结党营私,想让皇上将他革职查办。
好在是有李荀这几年的经营,朝中一部分太子旧党回归,再加上这件事本就是皇帝亲自点头,一时有人反对,倒也做不出什么实质性的阻碍。
唯独一点,李麟霄让刘恒辰这段时间格外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李薪现在基本除了睡觉如厕以外不离刘恒辰半步。其中缘由自不用多说,这触动了京城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陈旧势力的核心权益,虽然他们动不了万大山,但是从他身边一些熟悉的人下手,总会能威胁到他,令他收手。
刘恒辰作为跟他走的最近的那个人,首当其冲要被盯上。
————
十月中旬入冬以后,这京城的气候就有些冻的怕人,现在到了十一月就已经开始下起大雪,有过前几年那场雪灾经历的李鸿武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章钦与李荀召集的旧部并不多,有些早已成家立业,子孙满堂,不愿掺和这趟浑水,他们也不强求,李荀也不愿牺牲边关那些从无数家庭中征收入伍的无辜士兵,此次他回来,只调了自己当年带去边关的三千誓死效忠李家的亲兵,加上章钦游说而来的人,加起来不过以万计。
虽说数量甚少,但作为一众饱经沙场风霜的老将老兵,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又有万大山作为内应,以武力攻破京城并不是难事。
但那些手握长枪,戍守京城枢纽那座殿宇的士兵也是自己的同胞,是曾经祖父想要守护住的子民,李鸿武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想用武力夺回这一切。
这一万将士,便化作或逃亡而来的难民,或被迫流窜至此的农户,在万大山的一番操作下,四散分布在京城郊外的东南西北角,或住进村子,或在山上安营扎寨,只待有一日看到狼烟时迅速集结,凝聚成一把尖刀,直插赵延勇的心脏。
养兵一日,用兵一时,养兵的这钱财,一直以来都是由李家来苦苦支撑。
战时所耗费的银两那都是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也亏得漠北残党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边关大大小小城镇的百姓鼎力相持,这才大胜漠北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