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太武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3614 字 2个月前

演武一毕,张冲特命各部拔擢一批壮年英勇、多历战阵的猛士,赐锦袍铁甲、悬牙牌,书“陷”字,背云“陷阵士”,刻姓名于其侧,以彰显他们陷阵之志。

全军随后又举行大比武,槊、射、刀、骑各项大比。

其中步槊前四百优者,张冲特为一部,用黄绢尺幅,印以朱字,号曰“帐前铁枪部”,以清河朱灵为将,以卫出入。

其后张冲又从大比武中,择体能最优,身长力大者四百人,号曰“帐前铁甲士”,以李武为将,以壮牙帐。

实际上,张冲选拔这些勇士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士气,一方面是来给一些新进的勇士一个超拔的机会。

比如张冲就知道突骑军中就有乐进,其人到底是在历史上以武勇闻名的,在突骑军中履历战功。但到底缺了一份时运,就是在他之上的十部骑将皆为一时之猛将,他到底还是起势晚了,所以到现在还是一曲将而已。

所以这次大比,张冲就专将乐进调出,从黄巾旧军选善骑射、多交锋之骑卒五百人,配马匹、鞍辔、衣甲、弓、剑、枪,赐号曰“帐前铁骑士”。直接让乐进统领,随扈两跸。

大比结束后,张冲从府库中调拨了一批粟米、生猪、肥羊、犒赏三军。最主要的还是让新入编制的那黄巾旧军们尝尝荤腥,也让他们看看,跟着泰山军走,除了那些口号之外,也是真的给大家吃肉。

随后张冲令五军扎营于邺城西北口,大飱。尔后他就在众军高呼万岁中,带着一众文武吏回转幕府,准备细商建制一事。

群贤坐定,张冲对众士凝重道:

“这几日我日夜深思,反复想着现在称王建制的利害,但一直没能决定好,今日我泰山军文武俱至,也议一议这事吧。”

张冲话音未落,就有一士劝道,却是张冲新的老丈人蔡邕。

只见蔡老头怒驳张冲:

“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你德义虽明,却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既无祖荫,又无大功,怎可称王?不如深固根本,招贤纳士,先拒河北,再得中原,最后上洛。到了那时,无王而王,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蔡邕既作为张冲的丈人,又作为在场文化最高者,他的意见显然非常重要。

所以一旦蔡邕反对,后面马上就有几个来附和。

后面就是他的学生阮瑀,时任军府掌书记,也言道:

“古之王者,万乘之国,据土千里,民口百万。而今我等不过占大河上下,拥众五万,实不足以称王。再者,我泰山军号替天行道,救民水火。因禀其大义,故能雄视河朔,抗衡汉室。今举大号,诚顺吏士人所望,然一应虚耗实难避免。不如继续深固根本,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五军以习战射。一旦四邻有事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良策也。且虚名无实,又有何用?”

阮瑀说的很有道理,当下就有一众原汉吏出身的幕僚们颔首赞同。

便是他的老师,蔡邕也捻胡赞叹:

“元瑜所言极是。”

但在一众应和中,何夔率先说话了。其人道:

“一派胡言。今天下纷乱,全雄逐鹿,快人一步就是步步快。我赞成渠帅称王,扛起反汉大旗。”

何夔怕张冲觉得称王有点功利,还专门为张冲解释:

“古之王者,上受命于天,下播德于民。今汉室德衰,不能庇天下苍生,使遭世饥乱,流离屯厄。而渠帅畛乱冀州,聚民屯垦,以救性命,有大德于万民。但冀州既安,中原仍乱,望渠帅应民所望,四海所宗,称王建制。”

最后何夔还看了一眼蔡邕,指着在场的这些文武道:

“在位诸君所以捐躯奋兵,诛讨暴乱者,正为渠帅驱除荒芜。伏愿渠帅应天顺人,早登王祚,解救苍生倒悬。”

在场的不论是董昭、荀攸这些善文之士,还是关羽、丁盛这些肱骨勇将,皆钦佩的看着何夔,万想不到何夔会有如此一番厉害的见识和口舌。

是啊,咱们劝渠帅称王,非是为所谓的一己之富贵,实则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啊。

于是,那边何夔说完,就又有人抢着话附和。

却是时任法曹副长的郭图,他直接越过自己的主官,也就是法曹长赵达,先一步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