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都说是个好主意

朱弦越现在没有大炮,攻坚能力孱弱,虽然陆续收拢了上千流民,粗粗训练有一定战力。

但是,想要攻下一座县城,却是远远不如。

柘城地处豫东归德府,比起反复经过战乱的豫中地区要稍微安定一些。

加上备战时间更多,因此就城防更加坚固。

朱弦越仔细一看还能发现,柘城的县城比起其他几个县显得还要新一些,也要难打一些。

派出人一问才知,这柘城的修缮时间还挺近,也算是频繁。

最早正德十一年,到嘉靖十七年,柘城历任知县胡世忠、于濠、高举、王瓒、艾景贤、冯钺等,都对城墙进行过维修。

当时的城门有四处,东门叫瞻鲁门,南门叫永安门,西门叫仰京门,北门叫长乐门。

四门均建有城楼、女墙,其中女墙还是以蓝砖砌成,颇为坚固。

明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因柘城在黄泛区,城墙不仅承担着御敌的作用,还要承担着抗洪的作用。

那年,黄河自野鸡岗决口,河水沿着旧黄河从西北方向涌来,直冲县城,城墙坍塌,雨水夹杂着河水注入城内。

原本用来御敌的县城,变成一片修罗场,城内百姓死伤无数。

后来明嘉靖三十三年,师尚诏作乱,知县姜寿倡在城南重建新城。

城周长四里,高二丈余,城墙宽一丈余,并在城外开凿了无水城壕,绕城一周,深一丈,宽三丈。建有四门,东为迎熙门,南为向明门,西为望汴门,北曰拱辰门。

四门修筑城楼,旧南门处建县衙,用于署衙办公。

嘉靖四十四年,知县刘田重修四门城楼,将全部女墙改为砖墙。

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冯榛重修东、西二门,建8处敌台,15处警备通道,并在四门城楼外用叠砖修建了吊桥,以防流寇入侵。

到了五年前的明崇祯九年,知县冯鸣玉与县内士绅名流杜齐芳、刘心乾商议,几人眼见战乱频繁,又修砖城,改南门外为向巽的寅阳门,且将城壕挖深,备战流寇。

到了现在的知县朱用溱任上后,西边的项城大战打得凶残,更是用心修缮城防。

如果不是一场瘟疫来袭,搞得他焦头烂额,就朱弦越这千把人,想要进占柘城,是想都别想。

朱弦越只是粗粗看了一眼,就不由心中发紧。

他们眼下来的,是位于南边的城门,名曰寅阳门,眼下城门紧闭,城门楼颇为高耸,有两处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