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宫廷之中,太女与冯辰溪并肩而立,他们的面前,是一幅巨大的疆域图,涵盖了楚国以及刚刚归降的魏国、晋国、寒国。太女微微皱眉,似在思索着如何妥善处理与这三国的复杂关系,构建一个稳固且和谐的新秩序。
太女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辰溪,魏国、晋国、寒国虽已投降,然其心难测。欲使他们真正成为楚国的附属,为楚国之兴盛所用,绝非易事。当务之急,乃是统一思想与文化,令其国民对楚国产生归属感,渐次构建共同体意识。你对此有何见解?”
冯辰溪微微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臣以为,可先从教育入手。于三国之地广设学堂,教授楚国的语言、文字、历史与文化。令三国子民自幼便受楚文化熏陶,知晓楚国的辉煌与伟大,如此,方能在思想深处种下对楚国认同的种子。”
太女轻轻点头:“此计甚是。然文化之推行,不可操之过急,需循序渐进,以免引发三国百姓的抵触。再者,在政治上,当如何掌控三国,使其不生二心?”
冯辰溪说道:“殿下,可在三国设立楚使署,由楚国派遣得力官员入驻。楚使署犹如楚国在三国的眼线与触手,监管三国的朝政大事,参与重要决策的制定。遇有违背楚国利益之事,可直接干预纠正。”
太女微微颌首:“嗯,此可保楚国对三国政治之掌控。那军事方面呢?三国虽降,然其军队若不能妥善处置,恐成隐患。”
冯辰溪目光一凛:“殿下,魏国、晋国、寒国的军队需大幅裁撤整编。只许保留少量维持治安的兵力,其余精壮之士,可挑选部分编入楚国军队,其余则令其解甲归田。同时,在三国的军事要地驻扎楚国的精锐之师,威慑四方,以防不测。”
太女思索片刻,又道:“经济上亦不可忽视。唯有三国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方能真心拥护楚国的统治。”
冯辰溪应道:“殿下,可在三国推行楚国的经济制度与商业法规。鼓励楚国商人前往三国投资兴业,带动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建立楚国与三国的贸易通道,促进物资的流通与交换,互利共赢。”
就在太女与冯辰溪商议之际,楚国的大街小巷早已沸腾起来。百姓们听闻三国投降,楚国即将迎来更为广袤的疆土与无上的荣耀,个个兴奋不已。
在郢都的集市上,百姓们围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一位老者满脸笑容,激动地说道:“太女殿下果真是天降奇才啊!竟然能让魏国、晋国、寒国这三个大国俯首称臣。咱楚国往后可就更太平,更昌盛啦!”
一位年轻的书生亦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折扇:“是啊,此乃楚国之福,百姓之幸。楚国文化必将随着疆土的扩张而远播四方,我等身为楚人,当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