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目前的总体实力对比上,国军仍是远远强于我军的,一步不让也是不可能的,中央经过研究后给铁军长和副军长发来了下一步的行动指示。
眼下最危险的就是皖南的新四军本部,他们只有不到一万人,却身处顾祝同第三战区数十万国军与倭军的重重围困之中,被封锁在长江以南的狭小空间内,既无法大范围机动转移,又无力与优势敌军正面对抗。
由于赵骥带来的改变,如今不仅事态比原本时空更紧张,爆发时间不尽相同,就连陕北中央这次给出的行动方针也有所不同,没有要求新四军本部向江北转移与陈帅合兵一处,而是让他们向西进入大别山区和实力更强的独立师汇合。
而独立师接到的命令则是积极自卫、注意分寸,同时把接应皖南本部友军作为最优先目标,为了达成这个优先目标,必要时可以不惜放弃豫东的部分地区。
既然中央有指示,铁军长随即就开始调整兵力部署。
第144师不方便与国军部队直接交战,所以继续留在大别山西麓与武汉的倭军保持对峙,确保根据地安全。
考虑到豫中的汤恩伯部兵力更多、战力更强,而且还是平原作战,铁军长把一纵、二纵留给了赵骥守备豫东。
铁军长自己则一面急催副军长率领新四军本部往西转移,一面亲率三纵、新组建的四纵以及五个地方独立团移驻潜山、太湖一带,随时准备出击接应皖南部队。
不知为何,皖南的新四军本部迟迟没有向西转移,他们一直滞留在皖南的山区里,仿佛没有接到陕北中央和军部的命令似的。
心急如焚的铁军长生怕是电报联络出了问题,接连派出了好几批联络员动身步行去皖南传达命令,但依然如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