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不敢立即进山围剿是考虑到地形因素,想要照搬当年第五次围剿红军的经验,采取层层稳步推进的方式逼迫新四军皖南本部自乱阵脚,而河南大平原上的汤恩伯则没有这些顾虑。
汤恩伯向来是反共急先锋,他不顾重庆军事委员会下达的限期还未到,就直接率领本部第三十一集团军杀奔豫东而来。
第三十一集团军是国军绝对的精锐主力,下辖张轸第十三军、关麟征第五十二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及张刚第九十八军,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人。
这四个军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弱旅,全部都在抗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尤其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第十三军,共下辖三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先是在南口战役重创倭军歼灭六千余人,然后又在台儿庄战役配合友军攻破倭军的侧翼防线,就连倭寇都称之为“中国核心军团”。
面对这么大的一股重兵集团,赵骥自然是不打算正面硬顶的,他召集刘焕和陶旺两个纵队司令和师部直属部队指挥官开会商议对策。
“这一战我部的作战原则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赵骥没有直接和盘托出战役计划,而是先从汤恩伯这个人说起:“打仗这种事不能光计算双方的兵力、武器装备等等,还要把指挥官的性格给考虑进去”。
“汤恩伯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徐州会战的时候,李宗仁先是命令他支援川军防守滕县,为身后的友军赢得调整部署时间,可直到川军在滕县打光了都没见到他的一兵一卒”。
PS:李宗仁的命令是让汤恩伯派出一个师和川军一起防守滕县,可汤恩伯坚持非要等自己全军完成集结后才肯开拔,当然,他一直拖到了滕县失守后才报告说自己终于完成集结了。
“后来的台儿庄决战时,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在庄内与倭军主力连续激战五天五夜,伤亡率已经高达七成,但汤恩伯任凭李宗仁如何催促,却始终在战场外围徘徊不进,直到突入台儿庄的倭军跟孙连仲部拼到两败俱伤时才肯加入战斗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