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周国栋可谓心知肚明。
可遗憾的是,周珩截至目前似乎还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仍然天真地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仅仅是来自于那份未来的记忆罢了。
然而,由于所处层面存在差异。
周国栋所目睹的乃是众多早已被明确制定下来的发展规划。
以智能手机为例,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国家便已开始对其进行研发投入了。
如若不然,当初在组建相关研究院时,进程怎会如此顺利呢?
这其中的种种内幕,周珩全然不知晓。
尽管近些年来,他依旧不断地给周国栋提供着各种策略与建议。
但每当时代的产物尚未演进至关键性的转折节点之际。
即便所勾勒出来的宏伟蓝图再怎么美妙绝伦,最终又能够产生怎样实质性的影响呢?
好比打车和外卖这类应用软件,周国栋并非未曾听闻周珩提及过它们。
但问题在于,这些软件得以成功推行所依赖的契机究竟为何物?
答案便是:智能机型必须得到广泛普及。
倘若缺少了智能机这一重要的节点支撑,那么所有的构想都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不仅如此,就连支付软件亦是如此。
难道支付软件不能盈利吗?
显然不是!
恰恰相反,它的盈利能力相当可观。
那么,周国栋难道无法获取金融牌照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那他为何不去争取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时机未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