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742 字 3天前

——科举暗影下的不屈抗争

榜单之前,杜甫身形僵滞,仿若一尊石刻,凝然伫立。

周遭考生的议论声仿若汹涌的钱塘怒潮,层层叠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肆意冲击着他。

他的身躯微微颤栗,恰似寒夜中瑟缩的孤雁,心中的愤怒与不甘,犹如熊熊燃烧的业火,却又似被囚于牢笼的猛兽,徒然咆哮,却寻不到宣泄的出口。

彼时,同样落榜的考生李明,脚步匆匆,快步趋至杜甫身旁。

李明出身商贾世家,家中资财丰饶,然因门第之中无官宦权势为依傍,在科举求仕之途上,屡遭顿挫,命运多舛。

此刻,他面容之上满是焦急与关切之色,抬手,轻轻落在杜甫的肩头,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劝道:“杜兄,切莫过于伤怀。这世道积弊已久,向来如此,吾等身为一介书生,又能有何良策妙计?暂且忍耐一时,再从长计议,谋求出路吧。”

杜甫猛地仰头,双目圆睁,眼眸之中似有烈烈火焰燃烧,声如洪钟,大声反问:“忍耐?难道便要任由他们肆意践踏上进之路,将吾辈的凌云壮志弃如敝履?任由那些奸佞之徒盘踞朝堂,欺上瞒下,蒙蔽圣听吗?吾等数十年苦读数载,青灯黄卷相伴,岂容这般轻易被折损,就此放弃!”

一旁的赵武,本是个性情直爽、豪迈不羁的汉子,自幼在乡间田野长大,看惯了世间的质朴与艰辛,对世间的不公之事,向来深恶痛绝,犹如眼中容不得半粒沙尘。

听闻杜甫之言,他不假思索,大声附和:“杜兄所言极是!吾等十年寒窗苦读,悬梁刺股,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施展抱负,怎能被这等黑暗腐朽的手段,毁了毕生前程!可如今,吾等究竟该当如何是好?”

李明眉头紧锁,仿若山峦重叠,连连摇头,神色间满是无奈与忧虑:“吾等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无权无势的一介书生,身如飘萍,能做的实在微乎其微。若要对抗权贵,恰似以卵击石,稍有差池,恐怕性命难保,身家俱毁。”

杜甫却怎肯甘心就此沉沦放弃,他目光灼灼,仿若寒夜中的星辰,环顾四周那些同样面容落寞、神色沮丧的同窗,一股强烈的冲动,如汹涌的岩浆,在心底喷薄欲出。

他几步跨上一块稍高的石头,身姿挺拔,犹如苍松屹立,声音洪亮且充满力量,仿若黄钟大吕,响彻四方:“诸位同窗!吾等多年寒窗苦读,夙兴夜寐,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辅佐圣君,为国家效力,解百姓于倒悬,为苍生谋福祉。如今却被这般黑暗腌臜的手段,无情剥夺了机会,难道就该忍气吞声,如同待宰羔羊,默默承受这一切不公吗?”

众人听闻,仿若飞蛾扑火,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犹豫,有期待,亦有不甘。

性格谨慎的孙文,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深受礼教熏陶,言行举止皆中规中矩,行事向来小心谨慎,仿若在薄冰上行走,步步惊心。

此时,他面色犹豫不定,神情似是被迷雾笼罩,嗫嚅道:“杜兄,此举怕是太过冒险,恰似在刀刃上舞蹈,万一触怒权贵,吾等的下场,恐怕不堪设想,祸事临头啊。”

但也有不少人,被杜甫慷慨激昂的话语所鼓舞,心中的热血仿若被点燃的烽火,熊熊燃烧。

王强,一个热血方刚的年轻考生,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靠着邻里的周济帮扶,才得以读书识字,科举之路,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亦是他黑暗人生中的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