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632 字 2天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不快活,好不清雅。

然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表象之下,却潜藏着难以言说的民生疾苦。

彼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

社会矛盾如暗流涌动,日益尖锐。

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恰似朱门与寒门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百姓们不仅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还要应对连年的天灾。

暴雨如注之时。

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砸在破旧的房屋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若战鼓轰鸣,敲打着百姓的苦难。

很快,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屋不堪重负,“轰”的一声轰然倒塌,扬起一片尘土,仿若历史的尘埃,掩埋了无数平凡人的生活。

屋内的百姓惊恐地尖叫,在泥水中挣扎,试图抢救出一些仅有的家当。

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恰似一曲悲怆的命运交响曲。

洪水裹挟着泥沙汹涌而来。

所到之处,庄稼被无情卷走,只留下一片狼藉。

农民们望着被淹没的农田,欲哭无泪,那是他们一年的希望啊。

浑浊的洪水倒映着他们绝望的面容,仿若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的沧桑与无奈。

旱灾肆虐之际。

土地干裂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口子,仿佛大地在痛苦地呻吟,诉说着无尽的苦难。

牲畜们干渴难耐,瘦骨嶙峋,有气无力地瘫倒在地,发出阵阵哀鸣。

干裂的土地上,是它们挣扎过的痕迹,仿若大地上的伤痕,触目惊心。

整个大唐的根基,在这重重危机之下,正悄然动摇。

杜甫,这位心怀天下的诗人,就生活在这看似繁华的长安城中。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恰似那展翅欲飞的鲲鹏,志在九霄。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他四处奔走,渴望得到赏识,施展自己的才华,却屡屡碰壁,恰似那折翼的飞鸟,困于樊笼。

在这漫长的求仕之路上,他目睹了太多的不公与苦难。

心中的使命感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从未熄灭。

这一日,阴霾沉沉地笼罩着长安城。

铅云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压抑,仿若一幅灰暗的水墨画。

小主,

城中的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沉闷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杜甫独居在客栈那狭小昏暗的房间里。

破旧的窗棂透进几缕微弱的光线,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仿若时光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