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春猎一事。

解了古砚尘小困惑。

毒害自己的人。

他找到了。

还身陨于此。

彻底解开了吗?

不!

古砚尘心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

他知道事情尚未结束。

古砚尘回想起自己的布局,并未有所缺漏,这才放下心来。

任敌人如何谋算。

古砚尘早已快人三步,布局于天下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

即便。

文曲星没有出现。

古砚尘还有一张底牌,尚未打出来。

文曲星出现与古砚尘所作的那首诗,有所关系。

无疑。

这是一首镇国诗,若身传天下 ,足以引起天下武将的共鸣。

随后。

古砚尘缓缓睁眼。

稷下学宫的学子们,那激动的面孔,一一映入眼帘,自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犬子哮天的神态。

盲目崇拜。

古砚尘无奈一笑。

他轻轻的挥了挥手,无风而来,轻轻的吹掉他身上的那些灰尘。

古砚尘拱手作揖道:“多谢诸位师弟前来相助。”

称呼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古砚尘的仪态。

这一姿态的展现,在场这不到千余的学子,顿时感到浑身疲倦的身体,彻底舒展开来。

你看看?

人家堂堂诗祖。

儒道小圣人。

他外公是圣人。

结果呢?

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文人风骨。

亦是如此。

这不到千余学子,一一作揖,道:“诗祖客气了,这是将我们当外人啊!”

古砚尘再度无奈一笑。

这些人真是可爱啊!

……

令出宫殿。

武侯经过了长久的厮杀,身上的煞气极浓,让人望而生畏。

武侯率军镇守宫殿,没有得到通报之前,几乎没有人敢靠近他半分。

宫殿之中。

文武百官齐聚。

此次前来。

能够在这次议会中,能说得上话的只有十人。

四相与六部尚书。

其余特殊部门,则无人前来,如都察院齐太平,对于他而言,与其来春游,更不如多处理点冤案假案,为百姓做主。

叛乱一事。

已无再讨论的余地。

造反者,诛九族。

绝不姑息。

但。

确有一事,引起诸公争端不止。

文相恢复了仪态,语气也恢复了淡然,道:“古砚尘固然有功,事出有因,却也是罔顾律法,在天下人眼前,诛杀国公之子,以及辽东侯之子,宋国代表。”

“若保!”

“大周与辽东侯以及宋国的关系,会变得格外的紧张。”

“可若是不保,便是丧失军心……”

关于这一点。

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辽东侯以及宋国参与了这一次的造反。

在处理诸侯国之间,则需要证据。

看得出来。

文相倾向于不保。

保的代价。

有点大了。

辽东侯位于大周东边,靠近宋国,一旦引起隔阂,很有可能会将辽东侯,逼到宋国。

当然。

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但。

不代表不可能。

不保。

对大周更有利。

首先。

两国争锋。

其次。

宋国之中,出自国子监的学子极多,而且还是位于武帝时期的学子。

儒道之争。

也在那个时间段,稷下学宫和国子监即为不对付,圣人的孙子杀了国相的义子,这可给那个时间段的国子监的学子有了攻伐稷下学宫的借口。

不保,利益大于保。

六部尚书相互对视。

张天和默默的低下了头,我跟你们发癫,人家好不容易没注意到我,打死我也不愿意跟你们一起招惹他。

六部尚书。

即。

礼部尚书,周玄清。

户部尚书,张天和。

吏部尚书,薛桂。

兵部尚书,霍无兵。

刑部尚书,范无罪。

工部尚书,鲁十七。

张天和从心的闭上了嘴巴,即便他只是说了一句话而已,可被公涞坑了后,让他惶恐不可安逸。

范无罪轻拂衣袖,随后拱手开口道:“有功就赏,有赏就罚。”

“古砚尘镇压有功,自然是当赏。”

“可他屠杀也是事实,他本可将人交由大周审判,可却执意屠杀,现如今更是死无对证,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不是任由他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