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视角番外篇1

我看到崔谨娴先是一脸不知所措,但很快便恢复镇定,面色温和地对那小太监说道:“无妨,不过是些茶水,不必惊慌。”

她语气轻柔,眼神中满是宽容。

看来此人确实担得起她的好名声。

行事稳重,心地善良。

恰在此时,崔谨娴的视线也朝这边望来。

我不动声色地轻轻招手,将其唤到身旁,语气平淡却又带着几分关切:“瞧着你身上有些茶水,恐有些失仪,这个绣帕拿去擦擦,别让人看了笑话。”

说着,我从袖间取出一方绣着淡雅兰花的丝帕递过去。

崔谨娴微微一怔,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惊喜与感动,连忙双手接过,恭敬说道:“多谢长公主殿下赐帕,他日我洗净还与您。”

我轻轻摇头,神色平静如水:“不过一个帕子而已,无妨,送你便是,不必挂怀。”

话落,目光不经意在崔谨娴脸上稍作停留,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和眼中的感激。

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情绪,越发觉得此人不同,在这深宫里,她就像一朵别样的花,透着清新与纯粹。

崔谨娴退下后,我便即刻进宫,与主判官一同将此次赛事中出类拔萃的答卷,呈交于母皇御前。

然而,我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一路行程之上,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崔谨娴那温婉且聪慧的模样,挥之不去。

待诸事商议妥当,我返回寝宫,慵懒地坐在榻上,侍女阿鱼极为贴心,早早备好了精致点心与新沏香茗,可望着这些,却毫无食欲。

“鱼儿,你觉得那崔谨娴如何?”

我状似不经意地开口询问。

阿鱼先是一怔,稍作思索后,恭敬答道:

“奴婢愚见,崔姑娘才学卓绝,谈吐不凡,为人更是谦逊有礼,与宫中众人相较,实有云泥之别。”

我微微颔首,未再多言,心底却暗自思忖,究竟该如何与崔谨娴加深情谊,拉近彼此的距离。

母皇于御书房内细细审阅了答卷,十日后,便传下旨意,要对此次选拔出的才俊一一进行御考。

前两位考生已然应试完毕,他们的才情确实可圈可点,然而在我看来,与崔谨娴相比,终究还是稍逊一筹。

须臾,便听得太监高声通传:

“丞相崔景鸳,其女崔谨娴觐见——”

但见崔谨娴莲步轻移,与崔丞相一同踏入殿内。

崔谨娴身着一袭月白锦缎长裙,裙摆绣着淡雅的兰花纹样,暗香浮动;她发间仅别着一支翡翠簪子,简约却不失高雅。

崔丞相则是身着朝服,神色恭敬,二人一同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长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

母皇端坐在龙椅之上,声音在空旷殿内回荡。

“听闻崔爱卿之女在此次辩论比赛中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朕今日倒要亲自考考她。”

二人恭敬地行了礼,而后缓缓起身。

崔谨娴低着头,仪态端庄,让人瞧不见此刻神情,崔相则身姿笔挺地立在一旁。

我暗自打量着崔谨娴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思量:

“原来这人也会害怕呀!想起之前宴会上,她笑得那般爽朗肆意,与此刻简直判若两人。

正这般看着,冷不丁察觉她似有抬头之意,心中一惊,恐她瞧见自己这般直直地打量。

忙不着痕迹地回过神,将目光移向地面,面上恢复平静,仿若什么都未曾发生。

“如今南北商路不畅,南方丝绸、茶叶等物资难以运至北方,北方皮毛、药材亦无法顺利南下,商贸受阻,国库税收减少,崔姑娘可有破局之法?”

母皇端坐在龙椅之上轻轻发问,声音沉稳而威严。

崔谨娴闻言,先是微微欠身,仪态优雅,而后不慌不忙地开口。

她条理清晰,从疏通河道以降低水运成本,到设立驿站为商队提供便利,再到统一度量衡消除贸易壁垒,一番言论滴水不漏,见解独到,提出的方案执行起来也较为方便。

然而,我在一旁细细听着,却敏锐地察觉到,部分回答与她此前在赛事中的表现相比,还是差了些许火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心中不禁暗自思忖:“看来此人藏拙了,并未将全部才能展示出来。”

“既然如此,我便要在大殿之上,再好好考考你。”

待崔谨娴话音刚落,我便朝着母皇鞠躬行礼,缓缓走到其身旁,笑着开口道:

“陛下,崔姑娘聪慧过人,见解独到,不过本宫还想再考考,以便陛下能更全面、清晰地了解其才学。”

“崔姑娘,如今各地推行新的科举策论,本是为选拔真正的人才,可部分士子抱怨题目太过新颖,难以捉摸。”

我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甚至联名上书,要求恢复旧制,若你负责安抚,当如何应对?”

此问题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崔谨娴身上,这问题不可谓不刁钻,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士子们的不满,影响朝堂局势。

然而,她却神色未变,稍作思索,便有条不紊地开口作答。

从阐述新科举策论的目的与意义入手,提及此举对国家、对士子自身的长远益处。

又提议开设考前讲习,解读新题思路,设立意见反馈渠道,让士子们能合理表达诉求。

一番回答有理有据,面面俱到,听得我心底对她的欣赏之情愈发浓烈,那赞许之意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脸上。

满朝文武之中,能在政务问题上与我见解如此契合之人,实在难得,仿若知音。

但我知晓,她的才能远不止于此,还需再显露些。

于是,我紧接着又抛出一题:“若是有朝中老臣,自持资历深厚,以祖制为由,反对新科举制,还在朝堂上公然施压,你又该如何应对?”

她目光坚定,再次认真作答。

字字句句都恰到好处,既不卑不亢,又能直击要害,让人不得不叹服。

我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向母皇说道:“陛下,这崔姑娘才思敏捷,面对难题应变从容,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将来必能为朝堂增光添彩。”

母皇微微颔首,声音虽平和,却隐隐带着几分深意:“朝堂之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犹如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崔谨娴,你初入朝堂,根基尚浅,如何在这波谲云诡之中站稳脚跟,为朕分忧解难?”

崔谨娴心中一凛,即刻跪地,神色庄重,语气坚定而有力的表达着忠心。

母皇听闻,沉思片刻,而后缓缓开口:“既如此,朕便封你为五品女官,暂入长公主麾下,望你日后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看着崔谨娴激动得眼眶泛红,双颊微微颤抖。

我在心底暗自偷笑,心想这人真是孩子气,一点情绪都藏不住,不过,这般纯真率性,倒也别有一番可爱之处。

退朝后,按照当朝惯例,三日后崔谨娴才能到公主府中任职。

我回到府里,便立刻命人整理出一间屋子,着重叮嘱书房一定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吩咐在书房外养些花卉。

阿鱼走过来,眼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公主,这都已经按您吩咐弄好了。”

“只是,您怎么突然想到在书房外养花了呢?”

“平日里都是直接去宫里的书阁,这书房甚少用到呀。”

我微微一怔,随即佯装不在意地说道:

“不过是觉得书房外添些花草,看着能舒心些。”

“日后崔谨娴到府中任职,在这样的环境里任职,想必也更能文思泉涌。”

说罢,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书房的布置,想象着崔谨娴在这里工作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三日之后,特意起了个大早,唤人为我梳妆打扮。

阿鱼从衣橱里拿出几套衣服,恭敬地问道:

“公主,您看喜欢哪件?”

我瞧了瞧。

“这件颜色太过艳丽,那件又过于素净。”

思索片刻后,指了指其中一件紫色的衣裳。

“就那件吧。”

随后,我换上衣衫,用过早膳,便到花园等候。

在花园中踱步了一会儿,心中不禁犯起嘀咕:

哎,她怎么还没来?阿鱼见状,赶忙说道:“公主啊,这还早呢,现在也才过了半个时辰。”

我恍然,才过了半个时辰啊。

“嗯,好吧。”

“你去拿些书来,本宫到屋里去看书,边看边等,或许时日能过得快些。”

阿鱼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抱着几本书匆匆回来,我接过书,走进屋内,坐在雕花檀木椅上。

试图沉浸在书中,可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窗外,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快点出现。

不多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抬眼望去,只见管家领着崔谨娴前来拜见。

见她走进屋,我缓缓放下手中书卷,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微笑,轻声说道:“来了?”

随后,又关切地补上一句,“不必拘谨,日后便在我身边好好做事。”

崔谨娴闻言,赶忙端庄地福身行礼,言辞恳切:

“多谢长公主殿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看着她那副认真严肃的模样,心中涌起一丝笑意,伸手轻轻扶着起身。

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只觉一片冰凉,不禁微微皱眉,关切问道:“可是身子不适?手怎这般凉。”

崔谨娴微微一愣,旋即礼貌回应道:“多谢殿下关心,臣只是晨起匆忙,受了些寒,并无大碍。”

我轻轻点头,随后引其前往书房与休息的屋子。

她一路走着,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打量,眼中皆是满意之色。

见她如此,我心中也跟着一阵开心,不过,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我面色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冷淡,只是在不经意间,眼神里多了几分柔和。

此后的每一天,崔谨娴来公主府任职,我都会早早起床,精心地梳妆打扮一番。

阿鱼瞧着我这一反常态的举动,心中满是好奇,终于忍不住问道:“公主,平日里您可没这么早起过呀,自打崔大人来了之后,您天天都起得这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