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凛风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朝廷……传来消息,不少官员上书,质疑粮改,认为此次天灾是上天警示,请求陛下停止改革,恢复旧制。”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沾满泥泞的官服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停止改革?”他语气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怒火,“他们怎能如此短视!天灾只是暂时的,改革才是长久之计!”
徐凛风走到桌边,点燃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帐篷内简陋的陈设。“大人,我知道您一心为民,可朝中那些官员……”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乌纱帽!”顾长渊打断了徐凛风的话,来回踱步,焦躁不安,“难道他们看不见新粮种的优势吗?看不见长远的好处吗?”
“大人,”徐凛风冷静地分析道,“如今灾情严重,人心惶惶,那些官员借此发难,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吴大地主之流,定然在背后推波助澜。”
顾长渊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被洪水肆虐的区域,手指沿着河流的走向缓缓移动。“我亲眼所见,有些地势较高的田地,排水良好,受灾情况明显轻于其他地方。这说明,并非新粮种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耕种方式需要改进。”
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更不能半途而废!灾后重建,我们不仅要恢复生产,还要改进耕种技术,兴修水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徐凛风看着顾长渊坚毅的背影,心中既敬佩又担忧。“大人,您的想法固然好,可如今朝中反对声浪高涨,陛下也未必会支持您。”
“民心在我这边!”顾长渊转过身,眼神灼灼,“我会想办法让陛下看到,改革的决心,绝不会因为一场天灾而动摇!”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更加忙碌了。他白天带领百姓抗洪救灾,晚上则挑灯夜战,研究改进耕种技术的方法。他走访了受灾较轻的农田,仔细观察地形地貌,询问当地农民的耕种经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
他鼓励农户们不要放弃希望,并承诺朝廷会提供帮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他亲自示范新的耕种方法,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如何改良土壤,如何防治病虫害。
尽管困难重重,但顾长渊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天灾的影响,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夜,顾长渊还在伏案工作,修改着他的改革方案。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坚定的脸庞。突然,帐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匆匆走了进来,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大人……陈御史……他……”侍卫的话还没说完,便颓然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