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粮改蒙冤朝堂艰

侍卫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禀报:“大人……陈御史……他在朝堂上……弹劾您!”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落在桌案上,墨汁溅染开来,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涌的不安。“弹劾我?理由?”

侍卫颤声道:“陈御史说……说大人的粮食改革劳民伤财,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反而引发了这场天灾!”

顾长渊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推行新政以来,早料到会遭到保守派的阻挠,却没想到他们竟会如此卑鄙,将天灾的责任也强加于他。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陛下怎么说?”

“陛下……陛下震怒,下令明日早朝,大人务必出席,当面对质。”侍卫低着头,不敢看顾长渊的脸色。

顾长渊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他知道,一场硬仗在等着他。他看向帐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黎明的到来能带来一丝转机。

与此同时,京城吴府内,灯火通明。吴大地主正与陈御史密谋,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陈大人,明日早朝,您尽管放开手脚去弹劾顾长渊,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证据’,保证让他百口莫辩!”

陈御史接过吴大地主递过来的一叠文书,仔细翻阅着,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经过歪曲和伪造的数据,足以证明顾长渊的改革毫无成效,甚至还加剧了灾情。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吴老爷放心,明日我定会在朝堂上将顾长渊拉下马!”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气氛凝重。顾长渊一身官服,面色沉静地站在朝堂中央,直面皇帝的审视和群臣的议论。陈御史手持笏板,声色俱厉地控诉着顾长渊的罪状,言辞凿凿,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顾长渊!你推行新政,劳民伤财,致使民怨沸腾!如今又天降灾祸,更是证明你的改革彻底失败!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陈御史慷慨激昂,唾沫横飞。

吴大地主也站了出来,添油加醋地附和道:“陛下,臣可以作证!顾长渊的改革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导致了粮食减产!如今灾民遍地,都是拜他所赐!”说着,他将手中的“证据”呈了上去。

皇帝脸色阴沉,看着顾长渊,眼中充满了失望。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陈御史,指责顾长渊。一时间,顾长渊仿佛成了众矢之的。

徐凛风站在人群中,看着被围攻的顾长渊,心中焦急万分。他想要站出来为顾长渊辩解,却被身边的同僚拉住,低声劝道:“徐大人,这个时候你还是少说两句吧,免得惹祸上身。”

顾长渊环视四周,看着一张张或冷漠或幸灾乐祸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为自己辩护,却听到殿外传来一声高呼……

“报——”一声高呼划破了金銮殿上紧张的氛围。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快步走到殿中央,跪下禀报:“陛下,微臣奉命前往灾区赈灾,带回了一些情况!”

皇帝示意他说下去。信使从怀中掏出一份卷轴,双手呈上:“这是微臣在灾区收集到的民情记录,以及部分受灾地区的粮产数据。”

顾长渊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微臣恳请您过目这份卷轴,其中记录了微臣推行新政后,一些小农户的实际收成情况,足以证明新政并非一无是处!”

皇帝接过卷轴,仔细翻阅起来。卷轴上记录的数据与陈御史呈上的“证据”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地方的粮产还略有提升。皇帝的眉头微微舒展,看向顾长渊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探究。

陈御史见状,连忙上前说道:“陛下,这份卷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说不定是顾长渊为了脱罪而伪造的!”

顾长渊冷哼一声:“陈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我的改革失败,可有证据?你所说的‘证据’,又是从何而来?”

陈御史一时语塞,支吾道:“这……这是下官从民间收集而来……”

“民间?是哪个民间?是像吴老爷这样的‘民间’吗?”顾长渊眼神犀利地看向吴大地主,吴大地主脸色一变,避开了顾长渊的目光。

顾长渊趁胜追击,继续说道:“陛下,微臣的新政虽然尚未完全推广开来,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次的天灾并非新政导致,而是因为连日暴雨,导致河水决堤,淹没了农田。微臣已经拟定了新的应对措施,包括修筑堤坝,疏通河道,以及推广抗旱作物,相信只要给予微臣足够的时间,定能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