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许多大臣并不相信顾长渊的话。他们认为顾长渊巧言令色,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罪责。他们纷纷附和陈御史,要求停止粮食改革,恢复旧制。
与此同时,徐凛风在朝堂下四处奔走,试图寻找能够证明顾长渊清白的证据。他找到了几个曾经支持新政的官员,却发现他们要么闭口不言,要么改口倒戈,甚至还有人声称自己受到了顾长渊的胁迫。
小主,
徐凛风心中一沉,他知道,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他翻阅着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却发现很多关键的证据都已经被销毁或篡改。他的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了肉里。
朝堂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开始偏向保守势力,认为应该停止粮食改革。皇帝也对顾长渊产生了怀疑,他放下手中的卷轴,缓缓开口:“顾长渊,你所说的这些,朕还需要时间去查证。你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否则……”
皇帝没有说完,但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顾长渊看着皇帝,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听到徐凛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大人,等等!”徐凛风快步走到顾长渊身边,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似乎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他附在顾长渊耳边,低声说道:“我……我找到了一些东西……”
徐凛风的声音很低,却如同惊雷一般在顾长渊耳边炸响。“大人,我找到了吴大地主账房的亲戚,他偷偷给了我这个。”徐凛风将一小卷纸塞进顾长渊手中。
顾长渊迅速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数字和人名。他目光一凝,这些赫然是吴大地主贿赂官员的证据,其中赫然包括陈御史的名字!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抬头看向皇帝。
“陛下,臣有证据证明,陈御史与吴大地主勾合,伪造证据,陷害臣!”顾长渊掷地有声地说道,并将手中的纸卷呈了上去。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陈御史脸色煞白,指着顾长渊大声喊道:“你血口喷人!这分明是你伪造的证据!”
“陛下明鉴,这卷纸上的字迹是吴大地主账房的,臣可以请人来辨认。”顾长渊冷静地应对,目光如炬。
皇帝接过纸卷,仔细查看,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看向陈御史,语气冰冷:“陈御史,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陈御史冷汗涔涔,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吴大地主也吓得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顾长渊趁胜追击,将吴大地主如何操纵粮价,制造饥荒,嫁祸新政的阴谋一一揭露。他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使得原本支持陈御史的大臣们也纷纷闭上了嘴。
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见风使舵,开始倒戈支持顾长渊。他们纷纷指责陈御史和吴大地主的罪行,要求严惩不贷。
皇帝看着事态的发展,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沉声说道:“来人,将陈御史和吴大地主拿下,严加审问!”
侍卫立刻上前,将两人押了下去。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顾长渊看着两人被带走的身影,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他深知如果不能在朝堂上彻底反驳污蔑,粮食改革将彻底失败。他决定深入调查吴大地主提供的虚假证据,寻找反击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和徐凛风马不停蹄地走访调查,收集证据。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受灾的百姓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他们发现,吴大地主不仅操纵粮价,还私自囤积粮食,导致灾情加重。
在调查过程中,顾长渊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指向一个更大的阴谋,似乎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目的不仅仅是阻止粮食改革,而是要彻底扳倒他。但这些线索还很模糊,不足以完全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自朝堂的压力,来自民间的压力,来自幕后黑手的压力。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张被拉满的弓,随时可能断裂。
一天深夜,顾长渊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翻阅着收集到的资料,眉头紧锁。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看到一个黑影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