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这一世本来只想赶在谢老秀才百年之前考上秀才。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也为了他自己的生计,他希望接替祖父成为全家的“顶梁柱”。
可人算不如天算,居然天降鸿运。谢凡本想考个秀才,结果考上了举人,更重要祖父祖母都健康长寿。可以说,虽发了下等愿,却结了中等缘,还享了上等福。
于是谢凡对于自己人生的期许,无意识之中也拔高了许多许多。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下往上有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谢凡刚刚来到大明,他还是个奶娃娃。谢家风雨飘摇,他自觉朝不保夕,担心家道中落。那时候谢凡在忧心前两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现在的谢凡年满十八岁,已经成为举人。生活上衣食无忧,甚至有些富裕。感情上有朋友、有家人。出门在外还被尊称一声“老爷”。前四层他都获得了,所以谢凡潜意识开始追求第五层:自我实现。
谢凡倒不是记得这个马斯洛需求层次。而是他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忽然想起前世中学时代被严厉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要求看的一本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谢凡依稀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那位主角,叫保尔什么金的,好像说过一句话: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句话,谢凡在前世大大小小的作文里,作为名人名言引用过许多次。两世为人,这句话本来已经消散在谢凡记忆的汪洋大海里。此时突然想起,好像是在大口吃软炸里脊的时候,吃到了一根鱼刺。猛然让人清醒起来。
此后谢凡也不多往金陵会馆去聚会清谈。偶尔去了一两回,听到其他举子高谈阔论,针砭时弊,谢凡也不多言语表态。只默默留心举子们所说家国大事与会试主考官人选。
旁人见谢凡沉默不语,皆以为他因为自知才疏学浅,所以讷口少言,倒也不甚在意。
王举人屡试不第,三年一度进京赶考早已被他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对会试结果也不甚在意。他来往南北两京多次,对北京城也是熟门熟路。所以每日里除了在会馆里与同乡们侃大山,也喜欢在四处闲逛玩耍。
相比旁的外地举子多住在会馆之中,与同乡往来。他有时也往东城孔庙与国子监一带走动,在北京国子监里也认识一两个熟人。
一日谢凡得知王举人要去北京国子监拜访朋友,便主动与王举人同去。他既然下定决心好好参加会试,便有意多多倾听天子脚下的北京国子监监生们有何高见。
果不其然,谢凡去了一趟国子监,就听了满满一肚子国家大事与八卦逸闻。
比如近来朝野议论纷纷的头等大事,便是年轻天子意欲重修九边重镇。
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个边防重镇,合称九边重镇。九边重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实为大明北御外敌的重要战线。
可是近年以来,漠南诸卫所逐渐废弃不用或者内迁南方,九边重镇早已今非昔比。如果重修九边重镇,所耗实在巨大。何况西北苦寒,物产不丰。此举还须从南方内地征发民夫粮食,正可谓是劳民伤财。
朝中言官御史便纷纷上表劝谏天子,此事实在事关重大,须要三思而行。
据说阁老们更担心的是,圣上年轻气盛,有意再度出兵,北伐蒙古。一旦硝烟再起,恐有举国动荡之险。
年轻帝王近来对此颇为恼火,已经将朝臣们劝谏阻拦的奏章留中不发了厚厚一叠。
对于这个流言,谢凡心中倒是信了七八分。美人皇帝希望重修九边重镇,甚至进一步北伐,而朝中衮衮诸公却意见不同,希望维持现状。
他心中想着:“就像二十一世纪网上流行的那个说法,不怕富二代吃喝玩乐败家,只怕富二代创业才是败家。
就算蒙古人偶尔南下打草谷,以明朝整个国家的国力,这个损失完全能够承受。单纯从算账的角度,反而比重修九边重镇,甚至北上作战,来得划算。如果我是大臣,我也不想老板天天瞎折腾,增加工作量。
可是皇帝作为明朝的顶级二代,从小什么都有,什么都享受过了。反而会想证明自己,不愿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