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传统米粥回忆

煮饭要淘米,按照人头算好需要打多少米,尽量不留剩饭,用清水先浸泡淘洗干净,然后加水将米倒入锅中烧开,在烧的过程中要时不时拿锅铲搅动锅里的米,使之受热均匀,待烧开之后,就是将筲箕架在陶钵上过滤,让半熟的米饭与米汤分离,这个过程叫做“捞饭”,饭捞好之后,将半熟的米饭再次下锅,这时候就不需要再烧多少柴火了,因为灶台里还有很多余火,加一点点稻草之类的软柴就能把饭烧熟了,但是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对火候的把握不仅直接影响到米饭的口感,更决定了锅巴的质量——火候不到,锅巴呈白色或者浅黄色,香味出不来,火候太大,锅巴烧黑了,就会发苦。

好的锅巴,一定是色泽金黄入口香脆。在老家时米云曾经尝试过煮饭,由于经验欠缺,烧出的米饭勉强可以吃,但是锅巴不是太生就是烧糊,但是父母烧出来的锅巴,顿顿都是特别正宗的,这得益于几十年每日不断的烧饭所累积的经验,以及对灶台和锅的熟悉,每一个灶台,每一口锅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远远看上去一样的灶台,有的费柴,有的却很省柴,有的锅加热很快,有的却很慢。天长日久,母亲他们把灶台的脾性都摸透了,难怪能烧出这么香喷喷的锅巴粥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于故乡美食的记忆,总是通过味蕾直抵内心,成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乳白的米汤加上金黄色锅巴组合而成的锅巴粥,那萦绕在心头的袅袅香雾,成为了多少游子眷恋故乡的理由?

出门在外的故乡人,回家之后总是说,别的都还好,就是被锅巴粥给熬坏了。是啊,电饭锅煮不出锅巴粥,或者说有锅巴的电饭锅也煮不出正宗的锅巴粥味道。

城里没有家乡种的稻谷,没有家里搭建的灶台,走南闯北,尝过无数美食,都像过眼烟云飘散,再好吃的菜肴,天天吃也能吃腻,唯一永远吃不腻的,是那淡而无味却又余味无穷的大米饭,时刻想念的,是故乡老母亲几十年前做的那一锅香喷喷的锅巴米粥啊!

锅巴粥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能量、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如B1、B2、叶酸等,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磷、镁、铁等,这些成分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锅巴粥的纤维含量相对较高,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和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改善胃肠道健康。

锅巴粥还富含维生素B群,参与多项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助于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强身体抵抗力,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适量食用锅巴粥对健康有益。

然而,尽管锅巴粥具有诸多营养和健康益处,但建议食用时应注意适量。因为锅巴粥是以米饭焦糊而成,其中可能会含有焦油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每天适量食用锅巴粥,控制在一碗左右,以免过量引发其他问题。若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例如胀气、胃痛等,应该及时就医,由医师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后对症用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锅巴粥还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适合控制体重。与其他高热量的零食相比,锅巴粥食用后会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减少食欲。对于正在减肥的人来说,锅巴粥是一种理想的小吃选择。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适量食用锅巴粥。因为锅巴粥是以米饭焦糊而成,其中会含有焦油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议每天适量食用锅巴粥,控制在一碗左右,以免过量引发其他问题。

锅巴粥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传统食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享受,还具有许多不可小觑的功效和作用。适量食用锅巴粥可以促进消化,增强抵抗力,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结肠癌等疾病,控制体重,延缓衰老,保护健康。只要合理搭配锅巴粥与其他食物,就能享受健康、美味的生活。

除了锅巴粥,还有腊八粥都是超越几千年的粥,都是传承了无数代国人的饮食。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腊八节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南部地区人民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如今我们吃的“八宝粥”、“八宝饭”,就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腊八粥”。不过,如今物资丰富了,原材料一年四季都有卖。“腊八粥”八宝粥(或八宝饭)不一定非要等到腊月初八才得有吃。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有的地方在举办婚宴,特别是生了孩子办喜酒时,常常供食八宝饭或八宝粥之类。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源于民俗中的宗教信仰--道教,人们认为能辟煞祛邪,保佑平安;二是可增加食品花样,让客人享受多种口味的食物;三是可增添节日喜事气氛,显示主人的殷勤好客,因此人们乐此不疲,一家比一家做得好看又好吃。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

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

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小时候吃腊八粥的次数屈指可数,米云的记忆有限,就是父母偶尔象征性的煮几回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