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锅巴和腊八粥品,还有一种有历史的绿豆粥也是夏天的主要食物。也是米云打交道次数最多的粥,也是米云亲手做的。
记得米云上初中以后,家里都会有种绿豆,因为搬进的第二个村子土地坚硬干旱缺水的原因,种了各种豆类植物,米云印象深刻的就是绿豆和黄豆两种,其它豆可能都记不清名字。
米云在第二个村子也保留了第一个村子的藕煤炉子,经常煮饭就是用的煤炉子,煮饭用的是上中下三层多用锅,最上层蒸锅一般不用,第二层用来煮饭或煲汤,第三层用来煮粥,一般是白米粥,第三层空间狭小,只能有三四碗粥,米云在夏天煮绿豆粥的时候,一般是弃用上下两层,用的就是中间最大范围的,可以一次性煮上几十万绿豆粥的份量,也没有特殊方法,就是淘完米,加上绿豆一起煮,汤水和粥各占一半,早中晚三餐都可以喝绿豆粥,整个夏天几乎天天如此,百喝不厌,可以加糖,也可以吃菜。
绿豆早在先秦时期,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一句,可见在当时的楚地就有比较广泛的绿豆种植。也是米云出生的地方。
绿豆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不是种来吃的,而是用作肥料的。因为绿豆这种作物吧,它矮小、耐旱又成长期短,其实很适合跟其它粮食作物轮种。
绿豆的根系发达,可以固氮,根茎腐烂后是很好的绿肥材料。在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绿豆的这种特性,并果断地将它加入到轮种序列中,主要是用来肥田。比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的说法。
当然,咱们的先民是非常节约的,既然种了绿豆,那么收获的豆子总要研究个用途出来。
可这绿豆吧,其实很尴尬的:当饭吃产量比不上麦稻,也不像大豆能榨油。可咱们聪明的先民还是从实践中发现了这种豆豆的价值,可以当药用啊!
比如唐代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就认为绿豆有“治寒热、热中,止泻痢、卒荩利小便胀满”的功效。
按照中药传统的制作方法,当然就是下水煎服了,这也就成了最早的绿豆汤。当然,咱们都知道,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所以实践中用绿豆汤来消暑解毒的做法,肯定比孙思邈要更早的。
绿豆汤该怎么做呢?简单的就是绿豆搁锅里下水煮是吧?这当然是最普通的做法,从南到北每个家庭都会做的。
小主,
要说最好看的绿豆汤,那当属苏州的绿豆汤了,做法呢是把绿豆和糯米蒸熟放到薄荷水里,放芸豆,蜜枣,冬瓜糖,红绿丝等等,各家的配方可以不太一样,总之红的绿的放在一起,真是好看又好喝了。
在我国湖北省的宜都市,就流行喝咸味的绿豆汤。宜都这个地方呢,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所以当地的饮食实际上受到了土家族民族饮食的一些影响,这个咸味绿豆汤就是其中的一种。
绿豆汤这种饮品,实际上也不是咱们中国独有的,老外也喝绿豆汤,不过这做法么,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可能就比较“清奇”了。
比如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就流行一种咸味绿豆汤,没错,又是咸的!这道汤还是加泰地区的名菜,用火腿骨煮成的高汤制作,汤内加的食材极为丰富。除了绿豆,汤内还要加四五种西班牙香肠,再加西班牙火腿、洋葱、胡萝卜、青椒、土豆、麝香草、红酒。用料如此丰富的汤,想来味道应该也不差。
至于为什么西班牙人要吃咸味绿豆汤,据说是因为在西班牙,豆类是被视作主食的,尤其是过去的下层穷人,一日三餐可能都吃各种豆子。而按照西班牙人的饮食习惯,主食和主菜是不能有甜食的。所以这绿豆汤,因为占了个“豆”字,也就只能做成咸的了。
古时候的穷苦百姓为了节省粮食就将绿豆和大米掺在了一起,这样就诞生了绿豆粥,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后来他们又尝试只放绿豆,这样就诞生了第一碗绿豆汤。
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促进代谢的作用。而且绿豆汤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富含许多微量元素。唐代的“药王”孙思邈认为绿豆“治寒热、止泻痢、利小便”。
中国的绿豆汤的制作有大有不同,大致分为南北方。绿豆汤有各种煮法,口味繁多,南方的是放大米的绿豆粥,北方的是不放大米的绿豆汤,还有薏仁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南瓜绿豆汤和海带绿豆汤等。
绿豆粥的功效:绿豆粥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十分适合在夏天食用。它不仅可以消暑,还有利于水肿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杂粮粥,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绿豆粥的烹饪方法:绿豆粥的制法是将绿豆洗净后放锅内加水煮,可以加入一些白矾以增加口感。随后加入洗净的江米和大米,一般比例是绿豆为三、江米为二、大米为五。《本草纲目》称绿豆粥可以解热毒、止烦渴。
绿豆粥的文化意义:绿豆粥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在炎炎夏日,绿豆粥是老百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