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祚沉默良久后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同那西夏纠缠几十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折克文也沉默了,良久长叹一声说道,“希望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了结吧。”
第二天,刘昌祚就带着亲卫就出发了,先去源泾路处理事务。
折克文也抓紧时间同曹小强交接灵州路的事项,一个礼拜时间。
等曹小强交接结束,被曹小强接收的第一批禁军,也行军到了灵州城。
曹小强和折银花,含泪送别了折克文,他带走了他的本部兵马,留下了刘昌祚原来的兵马,等待曹小强整军结束,再慢慢调回源泾路。
折克文也要赶去源泾路去同刘昌祚交接,虽然在灵州城里,基本都已经交接的差不多了,不过还有的官方程序还是要走的。
折克文走后,曹小强就忙着训练新军,熟悉节度使的工作,好在折家和刘昌祚,都派了老吏和文书,帮忙,让曹小强这个政务小白,轻松的很。
一个月的时间内,调配的禁军和厢军,纷纷抵达灵州路。
曹小强跑去挑选后,凑齐了自己所需的人马,整个挑选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曹小强感觉自己腿都跑细了。
好在后期来的四万禁军,没有比第一批禁军差,甚至还要好一些。
厢军的青壮不少,不过有练武基础的极少。
禁军的老弱,也是相对的,起码人家有有一定武功基础,而厢军,能练武的极少。
这大概就是区别吧。
不过,这对曹小强目前来说,影响不大,厢军挑选出来的青壮,主要就是训练成长弓手,车弩兵,马车御手,后勤兵,这些非肉搏兵。
禁军挑选出来的,主要就是盾兵,长枪兵,骑兵,还有斥候,这些对武功有要求,需要肉搏的兵种。
曹小强也是安排的明明白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挑选剩下的兵员,曹小强就将他们派去屯田。
之前就做足了功课,灵州路的主要产粮区就是瓜洲,曹小强留下了三分之一的人员,进行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