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掩护

川卒 梅沙闲士 1205 字 3天前

10月15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继续猛攻蕴藻浜南岸阵地,赵嘉谟团官兵沉着应战,毫不气馁,本着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固守阵地。经过终日搏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敌我双方伤亡均惨重,日军毫无进展。

日军攻势受阻,很不甘心,第二天,组织力量转向进攻桥亭宅、顿悟寺。敌复增兵、飞机50余架、坦克车20余架、大炮数十门联合进攻。杨军长一面命134师迎击,一面命夏副军长赴前线督师。杨汉忠师长亲率134师官兵忠勇奋发,在敌机俯冲轰炸与扫射下,虽弹穿左股,亦能不顾一切,裹伤前进,遂至全军感奋。杨汉忠师长是川军在抗日战场上受伤的第一位国军高级将领。

激战未已,顿悟寺左端工事全部被毁,将士全部牺牲,敌即由此点突入,恰好133师旅赶来,杨将军乃转取攻势,指挥全部反扑,杨汉忠师长裹伤再战,激战至午后4时,将敌主力击溃,阵地完全恢复。”

在20军进入蕴藻浜沿岸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阵地战斗的6、7天里,陈家行一带火光冲天、杀声震地、血肉横飞,部队伤亡惨重,但是,20军官兵的斗志并未因战友的纷纷倒下而有所动摇,他们誓死战斗到底,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钢铁洪流。然而,此时20军面临的现实是:伤亡严重,战力过度消耗,战况更加危急。

10月17日下午,20军在陈家行、顿悟寺及其附近原阵地,依照规定绘图正式交给48军接替后,即在纪王庙、吴淞江西岸附近构筑后方阵地,并整编133师、134师残余部队为一个师,第133师缩编成一个旅,由旅长刘席涵率领,第134师缩编成一个旅,由旅长杨干才率领,这两个旅统一由第133师师长杨汉玉节制,编余官兵(主要是伤员)由134师副师长李朝信率往安庆,训练新兵。

是役,20军据不完全统计,阵亡团长林相侯、营长戈厚培、王肇春、先纠华等及连以下军官280余人,士兵3687人;负伤师长杨汉忠、旅长罗润德、团长李介立、营长刘龙骧、罗光荣、田阡陌、何学植、副营长陈宣等军官共198人,士兵6851人;伤重致残军官27人、士兵407人;失踪军官13人、士兵228人;病亡军官17人、士兵656人;战斗人员伤亡近50%,损失甚至超过了战前的一个整师。

由于20军的英勇抗击,至18日,日军沪上派遣军的五个师团死伤累累、横尸盈野,进攻几乎陷于停顿。号称精锐的第9师团,此时伤亡已达6000余人,接近师团总人数的一半。其他像第101师团的伤亡就更大,已经接近9000余人。

11月8日,第三战区左翼作战集团决定由淞沪战场向吴(县)福(山)线和锡(无锡)澄(江阴)线西撤。11月7日夜,20军奉命经安亭、昆山道,向吴(县)福(山)线转进,归11军团长上官云相指挥(当时11军团是第3战区总预备队),构筑常熟附近用直镇、真义镇、吴家滨、巴城镇、东塘堡、古里村亘梅李(常熟东)之线之阵地工事。

9日,杨上将集中20军残部,命令由最后到达淞沪战场的133师399旅陈亲民团为先头部队,为全军开路,以急行军方式向青浦、昆山方向前进。

11日,20军到达常熟县辛庄附近,适逢日军主力正向苏州、常熟两地进迫,数十架次日机轮番轰炸苏州,20军只得利用空袭间隙继续前进。

12日,日军重藤支队和第16师团在长江南岸白茆口附近登陆,企图从侧后包围国军,遭到江防部队第40师英勇阻击。第40师在新径口,白茆口与登陆之敌展开激战时,适时20军先头部队陈亲民团抵达常熟梅李镇以北地区,也与日军登陆部队遭遇。

13日,由长江西周市、浒浦镇登陆之敌,于突破我江防友军阵地后,忽向20军133师(缺397旅加402团、134师)侧背急袭,赖官兵们沉着应战,未受意外重大损害。

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20军猛攻,20军顽强抵抗,激战一天,团长唐武城(即第一次整编时133师2旅4团团长)负伤,20军掩护第15集团军主力部队转进吴福线国防工事。

14日,第15集团军与第21集团军联手作战,于15日发起常熟阻击战。20军在完成掩护第15集团军主力转进吴福线的任务后,向常熟方向转移。

17日,第15集团军总司令官指挥第11师和第44师发起反攻,命令20军即向昆城湖和湘城镇转进,切实据守该地。

18日,20军在洋澄湖、常熟之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时昆城湖西岸,有敌小部分登陆。当时,侵入南面的千余日军绕袭昆城湖,20军官兵凭借国防工事与敌激战两天,日军企图均未得逞。

19日晨,苏州亦告失陷,15集团军正逐向西转进,1军在无锡南方沿苏锡公路布防中,20军以掩护15集团军主力南撤安全为主任务,经努力奋战,艰苦持撑,始得遵限于19日晚完成任务后,亦向溧阳西进,准备尔后之作战。

常熟之战,20军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完成了掩护第15集团军主力转进吴福线的任务,从而结束“八一三”会战,撤往金陵。

20军在纪王庙首次整编其间,杨志由20军竭诚表功,国府因其功甚大授铨叙军衔陆军步兵中尉、职务军衔陆军步兵上尉。杨志借杨上将亲身招见、表彰之机,详承特战之妙用与实效、未来之重要;预判了近期敌我双方战事之进程,分析了未来十年国内战局及国际战略之演化,杨帅闻之一时惊为天人,遂亲命其组建特殊战斗连队(代号“煞神”突击队),暂归133师部节制。

杨帅授之权限之宽、予之信任之大令全军咋舌:可在全军连级以下任意选兵或对外募兵,全军任何人等不得阻挠;连队建制、军官设定等全由杨志拟定、提议任命;全连武器装备及所需补给开销均由杨志拟定、直呈军部优先供给;全连作战训练等所有事宜均由军、师两级主官节制,其他人员不得干预;战时若遇险情可由杨志临机处断、先行后备,若需兄弟部队配合非有存亡失地之责不得推却。此令一发在全军引大哗然,不少资深军官异议颇多,然杨帅军威之重,无敢阴奉阳违者。杨志得此重任,立感千斤压肩,但念及自身之异能与军座之信托,又觉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