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眼下,翁翊皇只能通过浇口判断砂模停止浇铸的时机,
泥模和铁模倒是可以结合浇口和冒口的情况进行判断。
既然不能打扰翁翊皇,李国助索性也关注起了停止浇铸的时机。
由于三个模具是在同时浇铸,李国助一开始不敢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模具上,
目光不停在三个模具之间游走,生怕一个不注意,有哪个模具浇过了头。
他似乎忘记了,这件事根本用不着他操心,自有翁翊皇在管。
片刻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但并非这事不用他操心。
原来在平户铸造那12门6磅铜炮的时候,
他记得工匠并不是直接把铜汁从炼炉里引导进模具的,
而是先将铜汁从炼炉导入一种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之中,再转运到模具上方进行浇铸。
这种容器叫做浇包。
他当时还专门问过工匠,为什么不直接把铜汁从炼炉里导入模具?
答案是直接从炼炉引导铜汁进入模具是非常难以控制的。
而浇包可以方便地把铜汁转运到合适的位置,并且能更好地控制铜汁的流量和浇铸速度。
通过使用浇包,工匠们可以较为精准地将铜汁倒入火炮模具中,减少诸如铜汁飞溅、不均匀填充等问题。
同时,这种方式也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安全,能够避免因铜汁失控而造成的危险事故。
用铁水浇铸跟用铜汁浇铸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并且由于铁的熔点更高,铁水温度更高,就更需要用浇包保证浇铸过程的安全。
如此看来,翁翊皇这么做反而是不够规范的。
但像翁翊皇这样经验老道的铁匠,是不可能无缘无故打破常规的。
李国助注意到,翁翊皇在出铁沟和导流槽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