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他终于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

若与伯牙学琴故事相关,会通过琴音展现大海的波澜壮阔,

山林的寂静,及飞鸟的悲鸣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伯牙在蓬莱山的心境变化与感悟。

若与昭君出塞相关,则曲调忧愁悲怨,缠绵幽咽,传达出昭君出塞时的哀怨与悲愤。

若与屈原相关,则极尽忧抑悲愤之情。

然而这女子的琴音竟仿佛将这三种情愫同时表达了出来,

使李国助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戚继光将军的《韬钤深处》。

那是一首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及早日平定倭患的殷切期望的诗。

其中既展现了将军为国为民的侠义心肠,又展现了他如大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和壮志。

《水仙操》是一首大曲,李国助前世看过管平湖演奏的视频,时长达到罕见的9分35秒。

当琴音止息之时,即使是缓步徐行,李国助等人也已沿栈道走到了山坳中间。

直到这时,李国助才察觉到那女子并非孤身一人,

亭中还有几个少女在静坐听琴,其中一个虽隔得还远,他也能认出来,就是赵贞雅。

亭外树荫之下,还有大约二十多个人围亭而坐,其中大半是少女,小半是儿童。

演奏虽已结束了一会儿,所有人却像是还陶醉在绕梁余音之中不能自拔。

哪怕是好动的孩子,都安静的像是石化了一般。

继续缓步徐行,眼看离山脚不远,栈道爬坡而上之时,琴声再次响起。

走到山脚下时,李国助又分辨出了新奏琴曲的名目,

《渔歌》

此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一般认为是南宋末年着名琴师毛敏仲所作,

被收录于《杏庄太音补遗》《西麓堂琴统》等四十余部琴谱中,

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

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毛敏仲所处的南宋末年,政治环境复杂动荡。

他耻事异国,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