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潘庄诡事

解放前,有个名叫潘家庄的小村落,大年初一的晨曦才刚露头,村里一人便早早起身,匆匆往亲戚家拜年。待他返程途中,路过一片阴森的树林。一阵尿意袭来,他便一头扎进树林。

解决完后,正欲离开,不经意间,他瞧见树林深处,隐隐有个人斜靠在一棵老树上,像是睡着了。“这么冷的天,莫不是喝多了酒,可别冻坏了。” 这人好心,便踱步过去。然而,当他的手刚要触碰到那人肩膀时,却如遭电击般僵在半空。只见眼前之人,双眼圆睁,眼神空洞,肚子已被掏空,肠子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地,场面血腥而恐怖。他 “啊” 的一声惨叫,吓得哭爹喊娘,屁滚尿流地逃出了树林。

随后,仵作前来验尸,得知死者叫马连。马连死状可怖,瞪着的双眼中满是惊恐,肚子里的部分肠子不翼而飞。捕快们一番调查后,得出结论:忘恩负义的马连,奸杀潘蓉后逃至荒林,被野狗掏了肠子,落得个罪有应得的下场。

故事的源头,还得从潘家庄的潘员外说起。潘员外是庄里的财主,祖上留下丰厚的家业,日子过得殷实富足。只是,成婚多年,潘员外夫妇一直膝下无子,这成了潘员外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每每想到,便满心郁闷。或许是老天怜悯,潘员外四十多岁时,妻子终于有了身孕,诞下一女,取名潘蓉。虽非儿子,潘员外却对这女儿疼爱至极,真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吃要吃馒头芯,咬只咬饺子肚,对她百依百顺。

时光荏苒,一晃十六年过去,潘蓉出落得如出水芙蓉般娇艳,二八年华的她,吸引了众多上门提亲之人,门槛都快被踏破。可潘员外眼光颇高,这些人皆不入他法眼。

一日清晨,潘员外早起开门,瞧见门口墙根下斜躺着一个孩子。这孩子衣衫褴褛,浑身泥污,像是从泥沼里爬出来的。潘员外走近,轻轻叫醒他。孩子醒来,满脸惊恐,显然是被吓坏了。在潘员外的询问下,孩子道出了自己的身世。

这孩子名叫马连,老家在河北。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为谋生计外出做生意,从此音信全无。几年后,父亲托人传来消息,说生意做得不错,并告知了地址,让娘俩前去。于是,娘俩变卖家中房屋,踏上寻亲之路。行至一个山口时,遭遇一伙山贼,财物被洗劫一空,母亲在慌乱中坠下山谷,待马连找到时,母亲已气绝身亡。马连伤心欲绝地埋葬了母亲,从此孤苦伶仃,四处漂泊,靠乞讨为生。也不知走了多久,饥寒交迫的他,昏倒在潘员外家院墙之外。

潘员外听后,心生怜悯,将马连领进家中。一番洗漱,又挑了合身的衣服给他换上。再看马连,竟生得玉树临风,潘员外心中愈发喜欢,便留他在家帮工,还派人四处打听马连父亲的下落。潘员外家大业大,养个马连自然不在话下。

日子一晃过了两年,马连勤快伶俐,头脑清晰,办事也老练,深得潘员外赏识。一些跑腿办事的活,潘员外都放心交给他,心中已然将他视作亲生儿子。潘蓉与马连年纪相仿,潘员外也有意将女儿许配给马连。

然而,去年入冬后,潘家怪事频发。一日清晨,潘员外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怒不可遏。不知哪个缺德之人,在门口用泥团捏成馒头模样,上面还插着两根红筷子。在当地,这馒头上插筷子乃是给死人用的,潘员外顿感晦气。他愤怒地一脚踢去,却不想那泥馒头被冻得硬邦邦,反把自己的脚硌得生疼,只得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一瘸一拐地回屋。

此后,每天门口都会出现这晦气的东西。潘员外让马连盯着,却始终抓不到是谁所为。即便在门口插上桃枝等辟邪之物,也毫无作用,插着红筷子的泥馒头依旧天天出现。整个家被一种不祥的气氛笼罩,人人疑神疑鬼,各种流言蜚语四起。

临近过年,门口的泥馒头总算消失了,潘员外以为这事就此平息。可紧接着,一件更加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

那天晚上,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一块沉甸甸的黑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看样子一场大雪即将降临。潘员外早早便睡下了。半夜时分,他突然听到窗户纸 “沙棱沙棱” 地响,像是被猫抓挠一般。潘员外惊醒,仔细听了听,喊了声:“谁?” 却无人应答。他刚想翻身再睡,却瞥见大门外隐隐有火光闪烁。潘员外赶忙翻身下炕,披上衣服,打开门一看,院外的柴草堆竟燃起熊熊大火。那火光在黑暗中肆意跳跃,仿佛是恶魔的舌头,吞噬着一切。

潘员外大喊一声住在西屋的马连,便冲出门去救火。可当他打开大门,只听 “啊” 的一声惨叫,潘员外瞬间瘫倒在地,昏迷不醒。原来,大门外赫然放着一个大花圈,上面一个大大的 “奠” 字,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