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寿州边境

“对了,我来还有句话想说。”卢绛看着望舒说道,“如今的寿州刺史是蒯鳌的父亲蒯申,我们要不要以蒯鳌同窗的身份前去拜访?看他有什么法子能助我们进宿州。”

望舒摇了摇头,转过身说道:“蒯申既是一洲刺史,定会将寿州城安危放在首位。我虽不了解他的为人,但帮我们潜入邻国这事,不宜由他出面。这样的事情若是被邻国发现,定会以此为借口找寿州城的麻烦。若是让同僚知晓,搞不好还会参他个通敌的罪名。”

“这么严重!”卢绛挠了挠头,有些脸红。这些事情他确实不懂,以前没觉得有什么,如今看着连望舒一个小自己许多的女娘都知道,他不由觉得以后真该多用些功了。不过想起望舒的真实身份,卢绛又觉得理应如此。不愧是皇家的人,知道这些事情也是正常的。

卢绛和杨嘉卉是在决定要陪李菀青一起来金陵找望舒时,才被李善道告知了望舒的真实身份。初时只觉得晕乎乎的,没想到身边的小姑娘竟然会是一国公主,那种金尊玉贵的女娘不是应该被千娇百宠的捧在手心吗?怎么会只带了一个婢女来到庐山求学?真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更让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待几人一同上路后,望舒竟然还郑重向两人道了歉,只因为之前隐瞒了身份的事。两人在觉得受宠若惊的同时,更是对望舒生出了许多的好感。

“二娘。”卢绛刚离开没多久,门外又传来顺子的声音。

晴雨急忙过去将房门打开,将顺子让了进来。

“可是查到了商队的底细?”望舒问道。

顺子点了点头:“是兰陵萧家的商队。”

“萧家?”望舒倒是没想到竟然是熟人,“真是偶然遇到?”

顺子笑了:“不好说。我们虽然是在庐州城外遇到的他们,但是之前,我总感觉后面时不时有人跟着,但是往往过了一个城镇就换了一批人,所以就没太在意,只以为单纯是赶路之人。如今想来,倒是比我以为的有意思的多。”

“萧家不就是萧潇他们家吗?”晴雨疑惑的问道,“萧二夫人一向待公主极好,又和柴夫人是表姊妹,他们派人跟着我们做甚?”

望舒叹了口气:“二夫人还在病中,这些人并不是她派的。”

“那还能是谁?他们跟着我们做什么?”

“若我所料不错,应该是萧家郎主所为。不过倒也没什么恶意。”望舒笑道,“可能是想暗中帮我们一把。”

“为何要暗中?”晴雨不解极了,“之前萧潇不是还让带话给刘三郎,说萧家永远站在他身后吗?既然如此,干嘛不明着帮我们?”

“因为有些生意,是不能让官家知道的。”顺子看了一眼晴雨,沉声说道。

望舒点了点头:“想来,萧家商队往来于南北的生意,逃不出盐和酒。矿业他们还没那个胆子,至于酒,自阿翁建国后,就逐渐放开了民间的酒业生意,不再全部由官府把持。只要在官府开具认证文书,将酒方备案,就能私营酿酒。只有盐,非官府不能经营。但盐业获利极大,又很容易私藏运输,所以,我猜萧氏商队往来运送的货物里,一定夹带有私盐。”

“公主,这事,我们管是不管?”顺子犹豫着抬头问道。

望舒摇了摇头:“不管。萧家势大,这样的生意不会只做了一两年。这背后牵扯到的人太多了,此时更不宜节外生枝。况且,萧家……”望舒咬了咬嘴唇,闭口不再多言。

晴雨给顺子使了个眼色,顺子点头退出了房间。

晴雨看着望舒坐在桌前愣神不语,走过去倒了杯热茶,轻声说道:“公主,天气越来越冷,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望舒看向杯中冒着的袅袅热气,叹了口气:“如今,我不能管。萧家对我有恩,全力助我上王屋山取药,又冒着风险暗中助我北上。我不能忘恩负义。可是,晴雨。私盐贩卖,有碍国本。我是大唐的公主,理应为大唐鞠躬尽瘁……”

“公主,婢子读的书不多,但是也曾听闻,高祖初建大唐时,曾经放开私盐贩卖,让利于民。民间经济一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可见,贩盐也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事啊。”晴雨劝道。

望舒笑了笑:“你从哪儿读到的?”

晴雨摇了摇头:“婢子不记得了,好像是哪次给公主收拾书本时,无意间读到的吧。”

“你说的不错。”望舒点了点头,“盐业,控而不限,方是上上之策。但如今国库之资已不充裕,若是放开盐业,必会雪上加霜,若有旱灾水灾,国库拿不出钱财赈灾,才是更大的不幸。”

晴雨叹了口气:“那这事就为难了,管,对不起萧家待公主之恩。可不管,又对不住圣上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