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西方伪史论与蒸汽机

人们虽然知道一些发酵现象,如酿酒过程中酵母的作用,

但对于微生物的种类、特性以及它们在发酵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了解甚少。

这使得控制发酵过程变得十分困难,

无法像现代一样精准地选择和培养最适合秸秆发酵的微生物菌株。

没有微生物培养的科学方法,古代酿酒主要依赖自然接种,导致发酵过程很不稳定。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在利用秸秆发酵时可能会有杂菌混入。

这些杂菌可能会产生不良代谢产物,影响酒精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导致发酵失败。

合适的温度是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时还没有精确的温度控制设备,很难维持秸秆发酵所需的最佳温度范围。

发酵过程还需要合适的酸碱度环境。

当时缺乏对发酵体系酸碱度监测和调节的有效手段。

秸秆发酵过程中pH值可能会因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古代酿酒者很难对这种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影响发酵效率。

蒸馏技术方面,首先是设备简陋,其次是能源供应不足。

当时的蒸馏设备还比较原始。

早期可能只是简单的陶器等容器组合,密封性能差,在蒸馏过程中会有大量蒸汽泄漏,导致酒精回收率低。

传统的蒸馏锅与冷凝装置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酒精蒸汽容易逸出,使得最终收集到的酒精量远低于理论产量。

没有先进的材料来制造耐高温、耐高压的蒸馏设备。

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酒精的分离效率可以提高,但古代的设备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

由于材质和工艺的限制,蒸馏设备的容积也较小,

不能大规模地处理经过发酵的秸秆原料来提取酒精。

蒸馏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加热。

古代主要的能源是木材、煤炭等,但能源供应并不稳定。

而且在一些地区,燃料资源本身就比较匮乏,获取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蒸馏过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